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创新争优 > 重点工作

区农业农村局:守好“米袋子”唤醒撂荒地,全力推进复耕复种

来源:武江发布微信公众号 发布日期:2022-11-16 04:11:24

微信图片_20221116170059.jpg


微信图片_20221116170104.jpg


微信图片_20221116170110.jpg

  

    耕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也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武江区将撂荒地复耕复种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面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自开展撂荒地整治工作以来,全区上下纷纷行动起来,多措并举推进撂荒地种起来、活起来、管起来,让广大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挂图作战 压实复耕复种责任

    为切实解决耕地撂荒问题,压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先后召开专题会议就全区撂荒地整治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措施,确立复耕复种完成时限,确保撂荒地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摸清底数,做好复耕计划。全力构建镇、村、组三级联动,以自然村为单位逐户对撂荒地进行“地毯式”“拉网式”摸排登记,全面了解全区撂荒地情况,厘清撂荒地的地点、面积、地块等情况,分析撂荒性质和原因,并逐一提出复耕计划、措施;挂图作战,确保整治成效。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推行撂荒耕地“一村一册一图”网格化管理,要求各村对辖区内撂荒耕地复耕情况挂图作战,全面开展复耕复种工作,建立工作台账,做到撂荒地块、面积、复耕主体、种植作物生长全周期等情况全掌握,确保耕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

    强化督导打通复耕复种堵点

    为确保高质量完成撂荒耕地整治目标任务,加强督查,将粮食生产工作成效作为乡村振兴考核重要内容,由区分管领导带队,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和区农业农村局人员组成2个督导组,不定期对各镇撂荒地整治工作进行督查,及时督促各镇进行整改。强化服务保障,在作物生长关键时节,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同时及时开展农资宣传和执法检查专项行动,落实农资调运和供应,加强农资保障;并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下乡活动,助力备耕复耕。因地施策,立足土地撂荒性质和原因,科学规划、因地施策,深入挖掘土地潜力,针对劳动力少原因撂荒的,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预流转,再集约流转给经营主体实现复耕;针对耕种条件差撂荒的,结合高标准农田、垦造水田等建设工程,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复耕。同时,积极探索特色种养模式。西河镇什石园村有50余亩耕地因常年水淹变成撂荒地。今年以来,在区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对该地进行土地流转,引进韶关市丽丰兆业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探索发展“稻虾共作”生态循环农业,在稻田里进行水稻和罗氏虾种植养殖,推动复耕复种。

    资金奖补兜牢复耕复种底子

    为激发各类实施主体自发进行撂荒地复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种植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制定奖补政策。武江区制定《韶关市武江区撂荒地复耕复种奖补方案(试行)》,对撂荒地台账内存量撂荒地复耕累计15亩以上的农业实施主体进行补贴,其中第一年补贴400元/亩,第二年补贴200元/亩。同时,实施主体在2022年复耕复种当季种植晚造水稻的,在享受以上补贴政策基础上,再享受400元/亩补贴。切实做好耕地地力补贴工作。武江区严格落实“对撂荒地不予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相关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措施,确保撂荒地整治工作取得长久实效,发挥土地的最大价值,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如今,全区自上而下已形成切实增强抓好撂荒地复耕复种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抓紧抓实抓好撂荒地复耕工作的共识。据统计,去年至今,全区已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面积7990.85亩。今后,武江区将继续紧盯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各村开展撂荒地复耕,不断盘活撂荒土地,让“沉睡”的土地“活”起来,落实农田可耕且有人种,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区农业农村局  黄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