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力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培育经济增长内生动能。一是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全面摸清全区文化旅游资源底数,形成《韶关市武江区旅游资源普查报告》,为实现旅游资源价值化、提升武江文旅产业投资吸引力竞争力打好基础、做好“名片”。二是大力发展研学旅游。推进完成武江区韶州文创园建设项目一期、三期项目,做好后期运维工作衔接,启动实施韶州文创园基地提升改造项目,推进与车八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深度合作和协议共建,完成韶州文创园二期科普布展,争取打造成为车八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武江科普基地,力争在2023年元旦投入使用。积极对接区教育部门,谋划全区研学线路,争取串联韶州公园科普园、诗歌步道、龙归粮仓、西河知青园、重阳西水暴动指挥部旧址、炮楼遗址群等基地,突破全区研学游短板瓶颈。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持续推进龙归至江湾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对沿线文武阁塔等资源进行提升建设,用好江湾温泉等生态资源,主动参与到江湾温泉开发工作,打造康养胜地、天然氧吧。四是以“一号工程”力度,推进文旅招商工作。做好项目储备,加大企业走访力度,积极开展文化旅游产业链招商,挖掘扶潜力住宿企业上限。五是做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双统筹”。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通过举办大型文化体育赛事活动、丰富开展旅游促消费优惠活动等方式,多措并举促进限上住宿业经济增长。六是做好品牌宣传。利用微信公众号、“武江发布”等新媒体平台,加大文旅资源、旅游线路网文推送和视频推介力度,积极参加省、市内外旅游博览会,不断扩大武江文旅资源知名度和吸引力。
(二)深入实施文化供给工程,推动文化惠民品质提升。一是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快完成区图书馆二期建设项目,尽快建成并投入使用。持续推进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工作,积极向上级争取专项资金,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升项目三期项目落地落实,在2023年底前完成提质增效覆盖率达到65%的阶段性年度目标。加快完成粤北医院处风度书房建设任务。二是强化公共服务数字化供给能力。加强“阅读通”应用推广,争取2023年实现与市级图书馆的联网互通,让读者能够通过数字图书馆查阅全市各级图书馆的藏书。三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做好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免费开放服务,擦亮区文化馆“艺荟芙蓉大讲坛”、区图书馆“悦读武江”、区博物馆“古韵蓉山”文化品牌,丰富举办公益培训、文艺展演、全民阅读、历史博物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持续办好“我们的节日”、“传统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四是鼓励文化文艺精品创作。充分发掘我区文化资源价值,结合本土文化,鼓励创作一批群众喜爱的、能够反映本地特色的优质文化艺术作品。组织全区文艺精品节目参加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少儿艺术)、广东省“同饮一江水”劳动者歌唱大赛、“我最OK”广东省全民才艺大比拼、韶关市音乐舞蹈花会等省、市大型文艺赛事活动。五是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全区文化站工作者培训,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投入文化建设,用好文艺名家、文体协会等团体,为武江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彰显魅力武江文化底蕴。一是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推进完成武江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复查工作,进一步盘清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现状。加快推进文物保护修缮二期项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完成对文武阁塔等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性修缮。充分发挥区博物馆文物保护功能,开展文物征集工作,充实馆内藏品,进一步优化馆内场地设施,提升库房、基本展厅在文物保存和陈列展览方面的功能性。二是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协助开展红色资源调查工作,摸清全区红色资源基本情况和保存现状,协助建立红色资源管理名录和工作档案,推进红色资源抢救修缮工作。推进武江区文物保护活化利用及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对红星综合厂、重阳炮楼、西河天主教堂、南岸交通站、安园等一批红色资源的保护性修缮和活化利用。三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积极挖掘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加快推进在报的八个精品文化资源通过专家评审。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非遗购物节”以及“非遗在社区”“非遗进校园”等活动。
(四)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做强做实体育强区建设。一是加强公共体育基础设施保障。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建设,谋划包装武江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推动项目落地落实。加强体育设施持续化管理维护,推动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做好体育公园、文体小广场等可用空间规划,让群众切实从身边感受到公共体育服务的实惠。二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丰富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发展篮球、SUP浆板、飞盘等时下流行的热门体育活动,积极举办浆板赛、职工篮球赛、农村运动会等群众体育赛事。三是培育武江体育品牌。结合生态旅游资源举办特色体育赛事活动。依托重阳水口龙舟文化底蕴,利用重阳水口水上无动力运动基地,办好“端午龙舟文化旅游节”品牌体育活动,擦亮户外运动天堂品牌。充分利用武江飞盘场高标准社会体育场地,大力发展飞盘等新兴潮流运动。四是强化科学健身指导。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发挥区体质测定于运动健身指导站功能,保质保量完成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任务,推动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象基层延伸。五是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承办好全国柔术公开赛,广东省高校体育舞蹈公开赛,大湾区生态骑行活动,端午龙舟赛,第一届职工趣味运动会等大型体育赛事,提升武江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
(五)不断规范市场经营秩序,营造和谐有序经营环境。把好文化旅游体育行业市场监管关口。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做好文化娱乐场所经营许可、营业性演出经营许可、高危险性体育场所经营许可等行政审批工作和便企惠企服务,持续抓好政风行风建设。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统筹“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两线作战,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扫黑除恶、“扫黄打非”、禁止“黄赌毒”等专项行动,认真开展常态化巡查和专项检查,落实“红黑榜”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文化旅游体育市场诚信体系。做好“八五”普法宣传,不断推进法治市场、平安市场、诚信市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