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武江特色

武江区江湾镇创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事

来源:武江政府信息 发布日期:2014-03-31 03:03:00
“乡村夜话”话出新气象
——武江区江湾镇创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事
 
        红山村与红山电站的纠纷,久拖未决。“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没有效果,对纠纷的处理是一面镜子。”许多村民私底下说。 
        近日傍晚,武江区江湾镇党委书记谭木初不约而至来到了红山村,并与其他班子成员和驻村干部一起分头走进村民家中。 
       这次,谭木初并未采用以往那种挨家挨户做工作、讲大道理的方式。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告诉他:要解决问题,首先得善用群众语言,与群众打成一片,了解群众内心的真实想法。 
围绕电站纠纷的事,谭木初与大家围在一块开始了“乡村夜话”,聊到共鸣处,村民甚至端上自家酿制的“土炮”相待,最终纠纷消除,问题解决了。 
       谭木初等人离开时,村里响起了长时间的鞭炮声。这是江湾群众对当地党委、政府表达感激的独有方式。

 
乡村夜话:拉近了干群距离
       江湾,地处武江区西南部,是该区最偏远的一个乡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后,由镇党委主导的、长期坚持下来的“乡村夜话”转而成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抓手,成为畅通民意的主渠道。“乡村夜话”的推行,不仅密切了党群、干群、政群关系,更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 
      “‘乡村夜话’的开展,正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际上就是走群众路线。”谭木初这么告诉记者。 
事实上,这么多年来,江湾镇党委、政府坚持开展“乡村夜话”活动,除开围绕党建创新精神,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外,另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推动“绿色生态镇、休闲旅游镇、平安和谐镇”的创建。而所有这一切均要有足够的民意支持。基于此,全镇党员干部纷纷利用休息时间,走村入户,与村民拉家常,摆龙门阵,了解民情民意,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乡村夜话’既解决了干群‘时间错位’的问题,又杜绝了边远乡镇干部‘走读’现象的发生,拉近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距离。”镇长苏拥兵说。
记者了解到,江湾镇的“乡村夜话”活动开展至今,已累计为民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300多件,该镇2012年还被省政府授予“平安镇”光荣称号。

 
乡村夜话:促进了作风转变
       江湾镇的“乡村夜话”并无统一模式,却有具体内容。周一到周五,只要是休息时间或节假日,镇里的党员干部就会下到村委会或者村民家中,甚至到田间地头和村民话谈,除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外,还注重收集民情民意,然后分门别类上交镇党委的每周例会集体会商,属镇解决的范畴尽快解决,归属部门分管的,则按会议讨论完成的时间要求尽快解决,而镇级解决不了的,就逐级书面上报。
       从“夜话”的内容上看,涵盖非常广泛:有话政策,释群众疑虑的;有话发展,解群众难题的;有话民生,解百姓疾苦的;还有话和谐,解邻里纠纷以及话党建,固本强基的,等等。
难怪群众这么评价“乡村夜话”:“有内涵、有渠道、有部署、有方案、有回复,很及时”。
       为确保“乡村夜话”活动有序开展,江湾镇党委、政府已经把它作为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载体,并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班子成员和五大办主任、村支书为成员的活动小组。
      “之所以这样,就是想通过这么一个亲近群众的平台,确保在提高服务群众水平、解决群众诉求、改变干部作风上真正取得实效。”谭木初说。

 
乡村夜话:解决了群众难题
       采访中,记者还在胡屋村了解到这么一件事:胡言绍、胡斯章等村民反映,本村村长胡某上任10多年,从来不开家长会,村集体收入也从不公开,村民对此意见纷纷。后来,镇党委通过“乡村夜话”及时协调并化解了矛盾,在村委换届选举前顺利完成了胡屋4个村小组长换届选举工作,确保了整村换届工作的顺利推进,避免了大规模群体上访事件的发生,在年初“两委”换届工作中,实现了支书、村主任“一肩挑”和“两委”干部交叉任职两个100%的“双百”任务。
       江湾独创的“乡村夜话”所取得的实实在在效果还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引进了两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生物颗粒和生物药材项目,实现了该镇规模产业零的突破。筹资45万元兴建的瑶族社区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投入100多万元新修的瑶族长岭、华山至左坑村3.5公里乡村公路开通;在“5·16”、“8·16”水灾中损毁的200多处基础设施全部修复。
                                                      (区委宣传部、江湾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