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下午,武江区教育局在区教师发展中心召开了2024-2025学年东莞市凤岗镇、高埗镇支教教师期满工作总结暨欢送会,以此总结支教成果、表彰支教贡献,共话莞韶教育帮扶深厚情谊。会上,给15名支教教师颁发了武江区教育局授予的“优秀支教教师”证书。
一学年以来,东莞市凤岗镇、高埗镇教育管理中心锚定“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教育帮扶理念,与武江区教育局深度协作,通过精准施策、资源互通、人才共育,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一系列创新举措落地生根,结出累累硕果,为武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支教力量“沉下去”,教学管理“活起来”
15名来自东莞凤岗镇、高埗镇的支教教师,带着先进教育理念扎根武江乡镇学校,成为激活基层教育的“生力军”。他们不仅是教学骨干,更深度融入学校管理核心——凤岗镇端风小学黄柳艳兼任武江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及江湾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凤岗镇镇田小学邓丽仪、高埗镇东联小学李瑞玲等4人分任重阳学校、龙归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另有多人担任主任、科组长等职务,直接参与学校教学规划、师资建设等管理工作。在教学一线,支教团队交出亮眼“成绩单”。全年承担各级教研任务61项,包括市级公开课6节、专题讲座3场,区级公开课7节、专题讲座9场;高埗镇西联小学罗惠琼与龙归镇中心小学吴雪芳、凤岗镇镇田小学邓丽仪与重阳学校廖永娣等“师徒结对”,手把手助力本土教师成长,让先进教学方法在武江校园落地开花。
名师引领“架桥梁”,教师成长“加速度”
依托支教教师打造的“黄柳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邓丽仪小学德育教育”两个莞韶名师工作坊,成为武江教师成长的“孵化器”。全年开展研修活动15次、讲座12场、示范课3节,覆盖420名一线教师,构建起“学习-实践-提升”的成长闭环。借力“莞邑名师百场讲座进韶关”契机,武江区精准对接需求,邀请东莞名师先后走进市九中、十五中、阳山小学,围绕初中化学、语文及中小学综合实践学科开展专题指导,将东莞基础教育的优秀成果转化为武江教学提质的“助推器”,让优质资源辐射更广。
教研协同“联起来”,课堂质量“提上去”
跨区域联合教研成为打破地域壁垒的关键抓手。2025年4月,“东莞凤岗—韶关武江”教育共建活动中,两地教师在武江多所学校开展“同上一节课”活动,10节优质课例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多学科,展现教学创新思路;5月,高埗镇名师团队16人赴武江送教,6节示范课与3场专题研讨,为龙归镇中心小学等校带来前沿教学模式。6月,受援学校的“韶优课堂”汇报课更显帮扶成效,江湾镇中心小学、重阳学校、龙归镇中心小学的支教教师与本土教师同台交流,10节展示课、5个微讲座,生动呈现跨区域教研的融合成果,区教研员现场点评指导,让“共生共长”的教研生态逐步成型。
跟岗研修“走出去”,本土力量“强起来”
“走出去”学经验,“带回来”促提升。武江区分两个学期选派的共30名跟岗教师在凤岗镇、高埗镇沉浸式学习期间,积极参与当地教研活动与教学比赛,将先进理念转化为实践能力。一学年来,武江区跟岗教师承担东莞市的镇级和校级公开课共19节,获得镇级教学比赛奖项8项,指导学生参加比赛活动获得镇级奖项45人次。其中,龙归中心小学陈婧老师精品课程《美好的祝愿一一传统花灯的工艺表达》在2024年高埗镇小学劳动课程资源征集活动评选中获一等奖;田家炳沙湖绿洲小学许惠媚指导学生参加2024年高埗镇“每周一歌”展示评比活动,荣获一等奖。一个个奖项印证着教师专业成长的扎实步伐,更彰显出帮扶工作“造血”功能的持续增强。
爱心资源“聚起来”,办学条件“优起来”
教育帮扶不仅有“软实力”提升,更有“硬支撑”保障。在支教团队与凤武工作队的联动下,东莞各界爱心力量(企业、协会、村居、同乡会等)纷纷伸出援手,累计向武江受援学校捐赠帮扶资金超100万元,从硬件设施到学习生活物资,全方位改善育人环境。其中,捐赠价值约70.04万元的教学办公设备,包括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空调、会议桌椅等,为学校教学办公提供坚实保障;特别打造“莞韶・重阳学校农业研学基地”,为学生实践学习搭建新平台。针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实际需求,爱心帮扶精准聚焦“助学圆梦”,累计资助学生128名,发放资助金28.46万元,为困境中的孩子撑起一片晴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周碧库、黄柳艳夫妇积极引荐社会力量,为江湾镇中心小学捐资捐物达25万元,让乡镇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
从管理融入到教学创新,从名师引领到资源共享,武江区与东莞两地以“两全一融”理念为指引,用真心换真情,以实干促实效。教育帮扶的丰硕成果,正化作武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写下精彩注脚。
(区教育局 刘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