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推进“纵向帮扶”示范校建设,推动高校党建与地方服务深度融合,韶关学院智能工程学院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近日组织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大学生志愿者赴武江区龙归镇中小学,常态化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活动以“教学帮扶”与“科创赋能”双轨并进,精准对接乡村教育需求,构建高校支持乡村教育的长效机制。目前服务已覆盖近2000名中小学生,预计总服务时长超12000小时。
精准送教,构建助学帮扶新机制
学院志愿者根据龙归中学和龙归小学实际需求,分层分类实施教学创新。在龙归中学,志愿者以驻班辅导的形式深入七八年级课堂。数学教学中,推行“基础+拓展”双轨教学模式,通过数学谜题、逻辑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物理课上,借助小车模型演示、物态变化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们亲手触摸、感受物理现象的奇妙,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增强学生的实践感知与科学探究能力。
在龙归小学,志愿者们将科学原理融入游戏化学习场景,用“小孔成像”实验+卡通手绘图解的形式拆解光学原理,把电路连接知识设计成“零件拼接游戏”,把原本小学生难以理解的串并联知识变成了“帮小灯泡亮起来”的趣味挑战,让孩子们在趣味的动手实践中感悟科学魅力。课后,志愿者开展“一对一”课业辅导,针对学生薄弱环节精准施教,有效提升学习信心与成效。
科创送教,激发乡村学子创新潜能
作为送教下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科研双创师生党支部牵头组建“智创先锋”党员志愿服务队,面向龙归小学学生开展系统化科创教育和实践指导,每周三到龙归小学定期开展电子绘画、电子版画、创意编程、科创智造等科创课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发现问题—方案设计—动手实作—成果展示”全流程训练,一对一指导小学生动手完成小发明、小制作或科学报告。每完成一步创作,乡村孩子们眼中自信的光芒就愈发闪耀,有的孩子兴奋地说:“我居然可以像科学家一样,能用平板和电脑制作出属于我的科创作品。”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培养了创新思维,更为参加科技创新竞赛打下基础。
本次活动实现了党建与服务的深度融合,既为乡村学生带去优质教育资源,也为高校师生提供了实践平台。志愿者通过基层锻炼提升了专业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乡村学生在多元课程中激发了科学兴趣,树立了科技报国理想,形成了良性互动、双向成长的良好局面。下一步,智能工程学院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与“送教下乡”相结合的纵向帮扶长效机制,不断丰富服务内容与形式,打造具有持续影响力与示范效应的服务品牌,为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地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智慧与青春力量。
(区教育局 尹琦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