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镇街动态

“驿路阳光”志愿者正式“接单”!——惠民街道黄田坝社区“五一”慰问户外劳动者暨“驿路阳光”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

发布日期:2025-05-08 16:13:28 来源:本网
打印

图片1.jpg


图片2.jpg


图片3.jpg


    为弘扬劳动精神,凝聚新就业群体力量,惠民街道黄田坝社区成立以新就业群体为主体的“驿路阳光”志愿服务队,并向辖区20余名户外劳动者送上“五一”节日关怀。活动通过“建队伍+送服务”双轨并行模式,探索新业态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创新路径。

    “驿路阳光”志愿服务队正式亮相,新就业群体成基层治理“生力军”

    活动现场,黄田坝社区党委书记徐菲霞郑重宣布“驿路阳光”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这支由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是社区深化新业态群体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成果。徐书记介绍,该志愿服务队具有鲜明特色:立足新业态劳动者职业特性,将日常工作场景与社区治理需求有机结合,打造“行走的服务力量”。服务队以“亮身份、优服务、促治理”为目标,聚焦三大核心职能:一是设立便民服务“流动岗”,协助社区开展政策宣传、反诈知识普及,文明倡导等,发挥“移动宣传员”作用;二是构建隐患排查“前哨站”,利用穿梭楼宇街巷的职业特性优势,及时反馈道路破损、消防隐患等问题,成为社区治理的“移动探头”,实现“即查即报”;三是组建应急支援“先锋队”,积极参与安全巡查、突发事件处置等社区日常工作,以高效的“骑行速度”构建“10分钟应急响应圈”。

    活动中,徐书记向志愿队员郑重颁发志愿者证书及积分存折,并强调,“驿路阳光”志愿队的成立,标志着新业态群体从“社区过客”到“治理主角”的身份跨越。以证书赋予责任担当,以积分存折量化服务价值,不仅为新业态群体搭建了“融入社区、服务社区”的平台,更标志着社区治理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的升级。

    “我们每天在社区里配送,对环境最熟悉。现在拿到志愿者证书,感觉从‘过客’变成了‘主人’。”闪送外卖员张师傅展示着手中的证书,激动地表示将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关怀。

    下一步,黄田坝社区志愿服务队将持续扩大队伍规模,吸纳更多新业态从业者,让服务覆盖社区各角落。深化三大职能,积极探索多元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激励体系,推动新业态群体从“参与者”向“共治者”转变,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切实提升居民获得感。

    政企协同开展“五一节”暖心慰问,户外劳动者获“定制关怀”礼包

    为致敬城市一线劳动者,黄田坝社区联合中国大地保险韶关中心支公司开展“五一节”暖心慰问活动。活动现场,中国大地保险韶关中心支公司负责人向户外劳动者表示深深的敬意:“你们冒高温、迎风雨,用汗水保障城市的美丽与运转,谢谢你们的坚守!”他还特别叮嘱大家:“近期气温攀升,务必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时注意交通安全,遇到紧急情况可随时到社区‘爱心驿站’休息求助。”

    随后,黄田坝社区与企业代表一同为20余名劳动者送上“定制关怀”礼包,礼包内包含防晒面罩、防晒冰袖、毛巾、雨伞及清凉饮料等防暑降温物资。

    “收到这份‘特殊订单’,比得到客户好评更暖心。”顺丰快递员何师傅说:“以后我们送快递时,也会多留意社区里的大小事,就像给居民‘送安心’一样,认真履行志愿者职责。”

    构建“服务+治理”双向互动机制,激发新就业群体共治活力

    黄田坝社区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全力推进新就业群体赋能工作,深化“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队员可凭服务时长累计积分,直接兑换生活用品。这一创新性激励举措,以可视化的物质回馈与荣誉认可,切实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有效引导队员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基层矛盾调解等工作,推动其从“服务对象”向“治理主体”转变,促进志愿服务从“单向付出”向“双向互动”升级,成为激活群体共治活力的关键引擎。

    未来,惠民街道黄田坝社区将继续打造“党建引领,家在社区”党建品牌,持续完善志愿服务队管理体系,着力打造“小队伍撬动大治理”的基层共治样本,共同绘就温暖和谐的社区画卷。

 


 (惠民街道  陈婧)


相关附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