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重要节点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江湾镇探索林下密码,开启灵芝产业的关键一年。
江湾镇地处韶关市武江区西部,山高林密、水力资源充足、竹木资源丰富,属于典型的山区镇,辖区面积234平方公里,森林面积覆盖率94.7%,平均负氧离子浓度6585.8个/cm³。武江区第一高峰“大东山”及第二高峰“枫岭头”均坐落于江湾。
江湾的资源优势在于“林下经济”,江湾镇充分利用林下资源优势,探索林下灵芝的财富密码,目前主推的产业为灵芝产业,主要培育种植品种为紫灵芝和香血灵芝。
江湾野生灵芝品种主要为紫灵芝,有少量的赤灵芝。但随着野生灵芝数量逐渐减少,野生灵芝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市场需要。自2013年起,瑶族、锅溪、胡屋等村都有村民自发利用林下种植紫灵芝,但因产业发展基础较弱、市场渠道缺乏等原因,规模逐渐萎缩;2016年精准扶贫将江湾灵芝产业作为了产业帮扶项目,种植规模有所扩大,尤其在2023年之后,江湾镇强镇富村公司在东莞市凤岗镇的帮扶下,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优势,大力推广林下种植灵芝产业。2025年,产业进一步扩大,通过联农带农创造了本地就业岗位1000余人次,切实为当地农民增加了收益。在以干货销售为主的基础上,现已开发了切片、颗粒、灵芝茶等粗加工产品,目前产品销售反响很好。
2024年,江湾灵芝产业项目在参加武江区乡村产业打擂比武中,以94分的优异成绩名列前茅。江湾镇以强镇富村公司为重要载体,通过补短板,把江湾灵芝产业从单一种植向生产、加工、销售的全链条完善,提升了产业的韧性和盈利能力。一是灵芝菌种培植落户江湾。江湾镇积极主动对接韶关学院,利用高校研发的技术优势,将菌种培植等环节落户江湾,有效地降低了菌种外购成本和质量风险,填补了我镇灵芝产业链的空白,进一步为江湾灵芝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二是江湾灵芝种植规模逐步扩规提标。在目前推广种植约30000个灵芝菌包的基础上,每年均逐步扩大种植规模,提高标准化栽培管理,从源头把控好产量和品质。三是江湾灵芝加工产品迭代升级。除了依托江湾镇乡村振兴车间开发的灵芝茶,我们还将开发灵芝酒、灵芝鸡等产品,从卖灵芝原料到开发深加工产品,提升江湾灵芝附加值。四是强化江湾灵芝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依托武江区区域公共品牌“武龙源”,联动推广江湾本土自有品牌“江湾农家”,打造江湾灵芝特色品牌IP。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逐步拓展灵芝工艺品、灵芝康养体验、托管体验服务(如认种认养、亲子体验)等,推动灵芝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江湾镇借助“双百行动”,持续深化与韶关学院结对共建,充分利用韶关学院的学科和人才优势,逐步壮大江湾灵芝产业。目前,江湾镇与韶关学院已达成共建香血灵芝的培育、种植和销售合作协议(校地合作实践基地)。此举不但有力地打造江湾灵芝的品牌IP,同时也助力了我镇原有的紫灵芝产业发展,为打造“灵芝小镇”夯实基础。
江湾镇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签署了帮扶工作协议,并已进驻江湾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他们积极开展技术指导、技能培训、成果转化等“三农”科技帮扶服务,并将深度参与江湾灵芝菌种研制工作,利用其科研实力,研发适合江湾本地环境的优质菌种。同时强化培训,帮助农户掌握科学种植方法,提高产量和品质,助力打造江湾灵芝品牌。并从品牌策划、产品包装设计到市场推广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持。在拓展业务板块方面,结合学院的专业知识和创意,为托管体验服务、灵芝工艺品开发、灵芝康养体验等项目提供规划设计方案,推动灵芝产业与文旅、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接下来,江湾镇将继续以真抓实干的作风和久久为功的韧劲,探索江湾灵芝的林下密码,下苦功夫补齐灵芝产业发展中的短板弱项,持续发力,将江湾林下资源优势转化为灵芝产业发展胜势,切实提高村集体和村民的收益,推动江湾镇“百千万工程”在2025年重要节点实现“三年初见成效”阶段性目标。
(江湾镇 叶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