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新时代作风建设的重要指引,而基层社区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直接关系到群众对党风政风转变的感知度。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惠民街道武江北社区切实遵循以“实效”为导向,积极探索多元化学习形式,将学习成果深度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行动力。今年以来,社区已链接多方资源开设各类公益课程49课次、举办文化活动53场,累计办实事42余件。切实以看得见的成效提升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夯实学习教育,筑牢思想根基
武江北社区以常态化学习为抓手,搭建基础学习平台,确保学习教育覆盖广、不断线。线上,充分利用社区微信群,定期推送学习资料、微视频课程,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让居民随时随地可学;线下,常态化开展“文化知识讲座”,涵盖健康养生、法律常识等实用内容,丰富居民知识储备,累计已通过讲座惠及千余名居民。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常规操作,让学习教育融入居民日常生活,成为触手可及的“必修课”。
推进品牌创新,让学习更具活力
在常规学习基础上,武江北社区着力打造特色“民学”品牌,让学习教育更富感染力与辨识度。节点融合式学习特色鲜明。结合端午、七一等重要节点,将传统节日文化和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合,实现学习教育与节日氛围相互赋能;组织党员群众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在实地实景中感悟初心使命;针对行动不便的党员群众,开展“送学上门”服务13人次,确保学习教育“不掉一人”。此外,社区党员组建的“银龄牵手队”开设八段锦公益班,将学习教育与文化惠民相结合,形成“学习+服务”新模式,推动学习成果在实践中落地见效。
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破解民生难题
武江北社区始终将居民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为抓手,让每一类群体都能真切感受到社区的温暖。
在多方联动解难题方面,社区成效显著。通过邀请省、市、区人大代表进站,与居民、户外劳动者面对面交流,精准捕捉不同群体的诉求,切实解决生活中的痛点问题。针对户外劳动者群体,社区主动深入了解他们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不仅送上清凉饮料、防暑物件等物资,更用实际行动为他们撑起一片“暖心伞”。
考虑到辖区老年居民占比高、出行不便的特点,社区推出贴心服务举措:逢单月开展“惠邻集市”活动,组织志愿者上门提供理发、体检等服务;开展 “红色代办”5人次,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解决难题。同时,社区积极链接浈江区缘梦公益协会的爱心资源,争取到米、面、油等生活物资,走访慰问困难群众,为他们送去生活保障与关怀。
在社区环境提质行动中,社区联合共建单位志愿者、环卫人员及居民开展 “清洁家园” 行动,清理楼道杂物,让楼栋环境焕然一新,为居民营造了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为筑牢和谐根基,社区在矛盾纠纷化解方面下足功夫。依托“街坊议事堂”平台,邀请驻点律师、热心群众、武江区人民法院等多方力量协同参与,成功调解矛盾40件,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此外,暑期期间,社区结对韶关学院、韶关市青少年宫等资源,策划开展“我在社区过暑假”系列活动,涵盖普法小课堂、趣味英语、文体游戏等丰富内容,有效充实了未成年人的暑期生活。
下一步,惠民街道武江北社区将持续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引,在深化学习教育上求“深”;在服务群众上求“实”;在基层治理上求“优”。始终立足“联系服务群众最前沿”的定位,以钉钉子精神把作风建设与民生服务紧密结合,以更扎实的成效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新时代基层作风建设和治理创新提供更鲜活的实践样本。
(惠民街道 肖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