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镇街动态

靠前服务解难题,实干为民显担当——惠民街道高效推进排水渠迁改工作

发布日期:2025-11-10 16:44:35 来源:本网
打印

(人大代表与街道专班、施工单位一同接待群众).jpg


(社区干部为居民讲解施工方案).jpg


(重建后的柴房).jpg

  

  走进向前始创中心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正有序作业,运输车往来穿梭,机器轰鸣声中透着建设的火热——很难想象,不久前这里还因一条排水渠的阻隔,让施工进度一度停滞。而在工地不远处,两栋崭新柴房格外显眼:外墙干净整洁,铁门牢固耐用,29户居民正忙着将杂物搬进新柴房,脸上满是满意的笑容。这一“施工忙”与“安居乐”的和谐图景,正是惠民街道高效推进排水渠迁改、统筹为企服务与民生保障的生动写照。

  主动介入,摸清项目“梗阻点”

  作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位于群康路的向前始创中心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然而,当项目施工进入关键阶段,一条全长约65米的排水渠成为阻碍工程推进的“拦路虎”:不仅占据核心施工区域,还因排水能力不足,每逢雨天易出现积水,且长期滋生蚊虫,既耽误项目工期,也对周边环境造成困扰。

  “不能让基础设施问题拖了项目发展的后腿。”接到项目方反馈后,街道第一时间靠前响应,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先后5次深入工地现场调研,了解掌握排水渠大致情况与周边管线分布,全面收集项目需求及现场实际信息。同时,积极对接住建、市政等职能部门,协助搭建沟通协调平台,梳理迁改涉及的施工技术难点、民生影响范围等关键问题。最终确定的“拆除排水渠并在周边铺设地下管网”迁改方案,通过在项目外围铺设地下管网,同步覆盖项目施工区域与周边居民区排水需求,并对贯穿工地的原有排水渠进行填充平整,从而既保障项目施工需求,又同步提升区域排水能力。

  耐心细致,打通群众“心坎关”

  然而,迁改方案的落地并非一帆风顺——铺设地下管网需占用一棉家属区、饮服公司宿舍两个老旧小区共29户居民的柴房。使用数十年的柴房,是居民存放杂物、停放车辆的“刚需空间”,居民普遍存在“拆了之后没着落怎么办”的顾虑。

  面对这一情况,侨新、群康社区居委会主动扛起了群众工作重任,迅速组建了由社区干部、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组成的“入户攻坚小组”。小组采取“一户一策”的工作方式,逐户上门与居民面对面沟通,重点围绕“拆除柴房→铺设地下管道→重建柴房”的分步计划详细解读:向老年居民细致拆解“先拆柴房才能腾出空间铺管网,管网通了再按原样建新房”的施工逻辑;考虑到上班族早出晚归,特意利用晚间、周末时间上门,用示意图说明迁改后不仅能解决小区多年的排污、内涝问题,还能让新柴房更整洁耐用;对于情绪较为抵触的居民,邀请社区内有威望的老党员一同参与劝说,结合“小区雨天不再积水、蚊虫变少”的实

  监督推动,筑牢工作“保障线”

  为确保迁改工作公开透明,尤其保障柴房重建顺利推进,惠民街道主动邀请辖区人大代表、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周骁青全程参与监督,并围绕监督工作推动落实:一方面,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居民议事会等平台,向居民清晰传达“柴房重建不打折扣”的工作安排,及时通报重建准备进展,精准回应群众对“柴房能否按时建、建成什么样”的关切;另一方面,针对居民关注的“施工不影响生活”问题,组织相关人员与街道专班、施工单位开展专题座谈,明确要求施工过程中采取错峰作业、降噪处理等措施,最大限度保障居民权益。

  此外,周骁青代表还通过定期沟通、重点问询等方式跟进迁改与重建工作进度,督促相关单位严格按既定计划推进,确保各环节不脱节、不打折扣。在人大代表的监督推动与街道的协同落实下,迁改与重建工作始终沿着“规范、高效、惠民”的方向推进,既让居民对柴房重建安心,也让企业对项目推进放心,赢得了居民与企业的双重信任。

  高效落实,回迁赢得“满意度”

  在监督机制的进一步保障下,居民前期的顾虑得到彻底消除,施工单位随即进场,地下管网铺设(总长约160米,覆盖居民小区排污口2个)与柴房重建相继启动。街道全程跟踪服务,确保各环节衔接顺畅。很快,新柴房顺利完工,每间均配统一门锁,布局与原柴房相近,整体整洁规整,完全满足居民日常需求。

  回迁交付当天,工作人员逐一引导居民验收。家住饮服公司宿舍的刘叔打开新柴房,把电动车推进去,笑着说:“比老柴房明亮多了,下雨天也不怕漏雨了!”不少居民当场点赞:“比想象的还要好!”与此同时,项目恢复施工,“原本以为至少要耽误两个月工期,没想到街道连居民工作都帮我们协调好了!”项目负责人表示,水渠迁改完工后,项目已追回延误进度,预计可按期竣工。周边老旧小区排污管网也完成升级,困扰多年的内涝问题得以解决——如今雨天路面干爽,排污管道通畅,柴房里的杂物归置妥当,项目建设与居民生活双双回归正轨,这场“水渠迁改战”,既让重点项目“解了困”,也让老旧小区“焕了新”。

  一条排水渠的迁改,丈量着民生的温度,更讲述着惠民街道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奋进故事。接下来,惠民街道将不改“解民忧、纾企困”的初心,持续夯实民生基础、激活产业动能,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多实干力量。

 


 (惠民街道  杨茉)


相关附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