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江区乡村振兴专班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关于“百千万工程”的部署要求,聚焦提升镇村颜值品质和产业发展水平,推进城乡融合示范带建设,紧盯短板弱项,持续发力攻坚,全力全面动员,扎实推进典型镇、典型村培育,以重要沿线和重点区域风貌提升为突破口,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动城乡面貌增“颜值”、提“气质”、彰“内涵”。
一、典型带动全域出彩。一是对标典型镇村培育标准,全域落实省培育指引要求,统筹用好4320万元专项培育资金,撬动各类资金投入典型培育,前两批典型镇村谋划实施培育项目70个,总投资26.21亿元,完成2个典型镇、10个典型村培育。新谋划10个、计划投资2.92亿元项目。系统推进龙归镇社主村、龙归村、山前村、西联镇西联村、西河镇下坑村5个第三批典型村培育建设,积极推动后备村参照标准培育,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一批富民兴村产业,串点成线、连线连片打造典型示范,乡村整体风貌焕然一新。二是围绕“都市农业”发展定位,深入实施“串珠成链”工程,对片区资源要素进行互联整合、优化提升,点线面结合,通过“黄金水岸”蔬果产业振兴等示范带的打造,串联起50余个网红打卡点、197个农业经营主体、10余个民宿餐饮,整体提升,形成产业路、观光路、共富路相结合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二、人居环境全景焕颜。一是持续巩固“三大革命”成果,270个自然村生活垃圾清运、村庄保洁实现全覆盖,农村污水治理率从2022年的60.07%提升至93.7%,污水设施专业化管维覆盖率达100%。通过“六乱”专项整治行动清理乱象,同步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区270个自然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其中美丽宜居以上村237个,比例达87.8%,超额完成省市目标任务。二是通过开展“我为家乡种棵树”“武江有你更绿美”等认种认捐活动,共募集社会捐助资金693.74万元,种植苗木近10万株,连续两年超额完成种植计划,打造四小园987个、美丽庭院159户、主题林73片,推动镇村面貌从“局部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三是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管护,7月底对全区47个行政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了全面检查工作,实地走访了270个自然村,发现存在主要六个方面共236个问题,已形成整改清单要求逐一整改。
三、乡村产业稳步发展。一是积极探索,走出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武江区走在全市前列,率先开展乡村产业“补改投”试点项目,于今年2月创新推出《韶关市武江区乡村产业发展奖补实施方案》。统筹设立1000万元财政专项奖补资金,支持强镇富村公司与企业合作发展产业项目,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按照企业自筹资金与财政奖补资金不少于1:1的比例,撬动社会资金参与乡村产业发展,扶持壮大乡村产业,着力破解武江乡村产业“小散弱”的困境。对标韶关市“十业千亿”整体规划,共计6个优质项目获得财政奖补资金,奖补资金预计撬动社会资本超1200万元,有力解决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预计将形成2000万元以上年产值规模。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可直接带动600余名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有效培育一批特色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联农带农效果好的现代化乡村产业,带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二是重点培育,擦亮农特产品区域品牌。通过打造“武龙源”区域公用品牌,实现培育一个产品,带动一方产业;擦亮一个品牌,带旺一方经济,最终达成联农带农、集体增收、企业增效的目标。现已搭建“武龙源”销售小程序,不断丰富销售的农副产品,有序筹备“武龙源”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展厅以及“武龙源”产品推介会。通过武龙源品牌赋能,着力用好产业奖补政策,重点打造培育兰花、古树茶、灵芝、五指毛桃面、小食品加工(武江区丰龙农副产品加工集群项目)、蔬菜育苗(西河镇什石园育种基地)等6大产业。在品牌使用管理,产品质量保障,部门协同配合,制度机制建立等方面重点发力,进一步增强“武龙源”影响力,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四、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目前实施区农业农村局作为业主单位的项目共31个,总投资约4.15亿元;统筹专项债大包项目4宗,总投资约22.25亿元。一是2025上半年争取了专项债资金共计0.87亿元,其中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供给基地项目争取资金0.21亿元,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争取资金0.46亿元,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水系综合治理及水资源保护项目0.2亿元。在农业产业振兴、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完成项目验收共计5宗,新开工项目1宗。完成验收的项目分别为武江区江湾镇河道护堤基础设施修复提升项目、韶关市武江区“黄金水岸”蔬果产业振兴示范带项目、2024年度韶关市武江区龙归镇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建设项目(示范)、武江区2024年水库应急修复项目、武江区龙归镇龙安村堤防水毁修复项目;新开工项目为韶关市武江区龙归镇续源水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五、蔬菜省级现代产业园顺利通过中期评估。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公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2021-2022 年度批准)中期评估结果的通知》(粤农农函〔2025〕237 号),我区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通过中期评估,第二批省级财政资金2000万元于3月底下达区财政。截至2025年6月30日,韶关市武江区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建设的项目18个,已开工14个,开工率78%,整体项目平均完成率66%。已完成计划总投资17148.52万元,完成率80.4%。财政补助资金撬动企业自筹资金配比达到1:3.68。
六、各项指标稳中有升。2025年上半年我区农林牧渔业产值6.27亿元、增长2.2%,其中农业产值2.57亿元、增长2.3%;林业产值0.57亿元、增长0.8%;牧业产值2.78亿元、增长2.0%;渔业产值0.25亿元、增长13.0%;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10亿元,增长4.7%。农牧渔业产值5.70亿元、增长2.4%。2025年春种粮食2.11万亩,同比增长0.7%;蔬菜在田面积1.06万亩,同比增长1.4%;上半年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
接下来,区乡村振兴专班将持续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一是稳一产,促发展。着力稳住第一产业基本盘,夯实乡村振兴根基。巩固传统农业,做大水产渔业,抓实养殖畜牧业,多措并举,全力以赴实现全年第一产业增3%的目标任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以典型,促成效。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发展思路,组织各镇加快推进2025年典型镇村培育工作,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培育产业项目建设,以典型促提升、以示范带全面,为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三是补改投,兴产业。持续推进“补改投”扩点带面,加大对本地优质农业品牌的扶持力度,支持重阳兰花、江湾灵芝、龙归古树茶、西河五指毛桃面等农产品品牌建设,着力做大中草药,柠檬等现代乡村产业。推动我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