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病人在感染后1-14天即可出现症状,常见症状包含发热、严重头痛、眼球疼痛、肌肉痛与骨关节痛、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而重症病症中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出血和休克等症状,导致死亡。
伊蚊是一种胸脊有白斑或银斑的黑手或深褐色的蚊子,俗称“花蚊”。伊蚊一般在白天咬人,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主要孳生在较为洁净的容器积水中,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都可能成为伊蚊的良好孳生地。
二、预防登革热要做好以下工作
1.清除积水:室外要将空置的可积水容器倒置存放或清除,防止蚊虫孳生。定期清理盆景、喷水池、养鱼池等景观水体,保持其清洁。
2.定期清理:疏通居民楼天台等处的排水孔及管道,雨后应及时清理疏通,保持不积水。家中花瓶和水养植物至少每星期彻底换水一次,彻底清理空调托盘、花盆底碟积水。
3.个人防护:在外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使用驱蚊液,避免蚊子叮咬。房间可安装纱门纱窗以阻止蚊虫飞入,也可使用蚊帐,尽量避免人蚊接触。
4.使用杀虫剂:在家中使用杀虫剂灭蚊时,要按照产品的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儿童接触。
5.避免逗留: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6.及时就诊:如果出现发烧、皮疹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主动说明被叮咬的情况。尤其是近期从外地返韶的市民,出现发热症状应该第一时间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旅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