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阳镇

武江这抹绿,美了乡村富了乡亲

发布日期:2024-04-17 09:48:34 来源:本网
打印

  树荫下,水旁边,村民们坐在草地上话家常,游客扎上帐篷野炊……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古树不仅见证了武江区重阳镇水口村的历史变迁,还为村庄增添了勃勃生机。

  今年以来,重阳镇水口村把实施“百千万工程”与绿美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以“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为抓手,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做活乡村振兴文章,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武江样板,为绿美乡村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武江经验。


水口村远景。

党建引领绘就美丽乡村新“绿色”

  重阳镇水口村历史悠久,村内共有8棵古树分布在村庄各个角落,平均树龄超300岁。为推动古树资源“串珠成链”、连片发展,该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新路径,形成“1、2、3”工作机制,通过一个党总支统筹、两个分支部、三个党员队伍带动群众参与,因地制宜植“嫩绿”,久久为功护“墨绿”,不断扩大绿色资源优势,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工作走深走实。

  党员先锋队带头织密“绿色网”。通过党建三级网格划分责任片区,组建党员先锋队39人,农村党员带头发挥“五带头”作用,以古树位置为轴,深入村内现场摸排调查,科学制定了一图一表一说明,切实做好水口村绿化规划布局。经过细致摸排,水口村计划种植面积1.8公顷,绿美网点遍布全村。

  党员联系户带头营造“植绿热”。用好党员联系户机制,常态化开展“五个联系”。在村党总支部的统筹下,22名党员联系全村485户,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深入发动群众,多措宣传乡村绿化,营造人人参与“植绿”的热烈氛围。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工作以来,动员村民种植林木2500余棵,筹措社会资金8.5万元。


图片

动员村民、干部开展义务植树。

  “党员护绿队”带头维护“长久绿”。坚持“种”“养”一体推进,通过党员设岗定责形成管护机制,组建“党员护绿队”,由59名党员担任绿化管护人员,定期进行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并面向村民普及林木管护、古树保护等绿美知识,共开展了绿美培训100余人次。

点面结合助力绿美乡村添“靓色”

  幽幽古树,青青稻田,弯弯村道,房前屋后种满了风景树,整齐排列、枝叶葱郁,树下草坪如茵。返乡的张小姐感受着故乡生机盎然的绿美景象。近年来,水口村通过种植主题林、“四旁五边”增绿等贴近村民生产生活的形式,有力推进绿美乡村建设。

  整治漏“点”,见缝插绿。以培育首批典型村为契机,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利用宅前院后闲置土地,建设“四小园”41个、美丽庭院3个。突出停车场、河岸等场所的绿化,以古树为中心,适度铺设步道,建设石质花坛,长凳、打卡点标识等设施,提升整村绿化美化水平。


图片

建设改造竹林公园。

  美化空“面”,补绿增绿。对于村内成片的空地,通过积极邀请挂点联系、结对帮扶单位到村开展主题党日、植树主题活动等,由绿化苗木企业专业化种植,开展3·12植树节活动等形式植树,建设“先锋林”1片、“廉洁林”1片,有效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

  除此之外,水口村还在从村党群服务中心到千亩油菜花基地机耕路两旁种植黄花风铃木200余株,成为了村民生产生活的绿色屏障。“之前一出大太阳,脚底板都发烫,现在栽上树了,不仅道路颜值提升了,路上灰尘减少了,还能挡太阳,必须支持!”一位正在种树的村民热情说道。

古树添景擦亮生态发展“底色”

  随着水口端午龙舟文化节受到央视的专题报道、韶关籍演员张颂文在榕树下的“打卡照”走红……村庄人气愈来愈旺。如何借助网络流量造势,从“网红”变成“长红”?水口村依托古树资源和龙舟文化,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实现乡村旅游发展和人居环境双提升。


图片

游人在古树下踏青。

  利用生态环境资源优势,积极推动网络出圈的张颂文“同款照片打卡点”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推出了“千亩油菜花海”“古树茶展示体验营区”“龙舟古树营地”等网红打卡点,打造特色文旅IP,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据统计,2024年春节假期水口村油菜花花海日均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

  持续完善龙舟展览馆等基础设施,推动水口村省级无动力水上运动中心建设,将生态建设和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满足群众见绿、近绿、亲绿、享绿,提升水口绿美效益,打造武江本土文化旅游新品牌。


图片

重阳水上运动小镇。

  “生态振兴风”同时也是“产业经济风”,给水口村吹来了全新的乡村乡貌,也吹来了新兴业态。如今,绿美乡村建设正在武江大地全面展开,重阳镇水口村正努力在“推动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的建设过程中书写下“留住乡愁”的美丽故事。


相关附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