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财政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总体发展思路,沉着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着力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区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改革全面深入推进,财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财政监督水平明显提升,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力显著增强
十年来,区财政局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在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加强收入跟踪分析,积极推进综合治税信息平台建设,强化重点税源管控,深挖收入潜力,迎难而上,确保应收尽收。
收入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全区财政总收入52945万元,到2021年总收入已达238387万元,年均增幅16.24%。
收入质量显著提升。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24259万元,2021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1521万元,较2011年增长153.60%。
二、财政改革深入推进
深入开展财政改革,积极推进预算管理、政府购买服务、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改革,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完善。
预算管理改革不断推进。坚持量力而行、量财办事,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优先保证工资、运转和基本民生支出,其他事项结合财力和轻重缓急予以安排。严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稳步推进政府预算体系、重点领域资金、部门资金、转移支付资金、结转结余资金、跨年度预算、预算编制执行等方面统筹协调,集中财力办大事,全面加强绩效管理,建立从预算编制到结果运用的全过程管理机制,强化落实“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规定,切实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不断深化。按照标准化要求,建立完善集中支付制度,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全面推开公务卡制度改革,严格控制现金支出,实现公务支出的“阳光消费”。同时,全面推行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工作,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制度+技术”管理机制,全面提高预算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积极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化改革。依托政府采购云平台,实行政府采购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采购,大力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化,为政府采购节约了时间、提高了采购效率。
三、财政支持保障有力
坚决兜牢“三保”支出。坚持把“三保”放在财政支出的优先位置,兜牢民生底线,带头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重点、非刚性项目支出,用政府的紧日子换老百姓的好日子。2011年全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5389万元,到2021年已达196586万元,兜牢全区“三保”支出底线,保障各项基本民生落实到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了较大提高。
民生领域保障有力。集中财力投向教育、就业、医疗、扶贫等与民生密切相关领域,切实保障民生实事、脱贫攻坚等重点项目。2021年11类民生支出完成98696万元,有力保障了各项民生支出;省级涉农资金共计下达4766万元,排名全市第一。
全力支持重大项目。十年来,在财政收支矛盾日渐突出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区委、区政府重点项目推进,财政局克服资金紧张困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并做好资金统筹调度,确保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21年向上级申报新增债券项目18个,申报金额247000万元;项目涉及农业、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有力保障了区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十年来,武江财政砥砺前行、奋发有为,为武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财政力量。展望未来,区财政局将按照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围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民生福祉、推动绿色发展、化解风险挑战、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要求,紧扣中省财政政策和措施,努力在破解制约武江财政发展瓶颈问题上下功夫,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上下功夫,奋力谱写武江财政追赶新时代,超越提升的新篇章,为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