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惠民街

聚焦“四大保障” 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发布日期:2022-09-09 11:22:18 来源:本网
打印

  近年来,惠民街道党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落实韶关市委、武江区委“改革攻坚规范治理年” 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城市基层党建“全域党建、融合发展、区域统筹” 理念,以街道“大工委”工作机制为抓手,聚焦制度保障、阵地保障、 人才保障、服务保障,进一步构建条块协同、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 建工作格局,为加强建设最好最优城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抓实制度保障,凝聚城市基层党建“新共识” 

  (一)建立健全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议事协商机制。 街道党工委积极落实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完善街道和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联席会议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召开联席工作会议,构建起了条块协同、区域统筹、上下贯通的联动体系,逐 级健全了调度通报、管理督查、跟踪问效等机制。目前,街道共召开 1 次“大工委”联席会议,指导“大党委”召开联席会议 69 次,共研 究审议 146 个议题,解决问题 135 个。

  (二)构建全域党建网格协同治理机制。建立健全“网格化”管 理模式,进一步优化社区党组织工作网络,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 支部-楼栋长-党员家庭户”的组织架构,打造“网格管家式”服务, 加强网格资源配置,把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等下沉到网格, 把党组织工作延伸到网格上、楼栋里、居民家,及时回应居民所需、 解决居民所困。同时,在原有网格员、社区党员干部服务的基础上, 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发动共建单位党员和辖区党员进网格,引导党员在网格内体现自身价值,让党员在网格治理中亮身份、亮职责,充分发挥党员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在 315 疫情防控和 619 抗洪抢险期间,利用“网格管家”服务,通过楼栋长、动员共建 单位带头参与服务,有效组织完成了 3 月的全员核酸工作和 6 月的防 汛救援工作。

  (三)建立健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 到”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 建,与社区党组织共抓基层党建、共享党建资源、共解社区难题,开 展组团式、项目化服务。常态长效推进“1+4+N”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 服务活动,各社区党组织按照“一社区一特色”开展在职党员报到服 务工作。2022 年以来,共开展“双报到”活动 1051 次,累计办实事 好事 691 件,服务群众 6 万余人次。 

  二、抓实阵地保障,展现城市基层党建“新气象” 

  (一)打造最温馨党群服务中心。街道积极落实“三亮四有”要 求,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饮水机、 充电宝、药物箱、雨伞、微波炉、冰箱、空调等设备,为党员群众提 供免费饮水、红色代办、即时充电、医药急救、歇脚休息、加热饭食 等暖心服务,让居民渴了有地方喝水、热了有地方乘凉、累了有地方 歇脚、烦了有地方倾诉,着力打造最温馨党群服务中心。

  (二)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下楼计划。为进一步优化社区服务环境, 让群众更方便“走进来”,街道通过“物理下楼”和“服务下楼”两 种方式推进 7 个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切实打造便民党群服务阵 地。截至目前,侨新、沐阳东、新华北、沙湖、黄田坝等 5 个党群服 务中心已完成“服务下楼”;惠民北社区新党群服务中心已基本完成装修,预计 8 月底搬入使用;东岗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原址扩建,预 计 8 月下旬完成装修。 

  (三)推进镇街党校示范点建设。为进一步发挥镇街党校教育培 训基层党员干部主阵地作用,街道积极落实区委组织部要求,在街道办事处设立两个办公场所,下属 14 个社区设立党校分教点。同时,组建由市委党校退休老教授、工矿企业退休老工人、文娱爱好老演员等 老党员组成的“耆先锋”,推动党课开进小区、企业,为党员“送客上门”,进一步拓展“家门口的党课”党员教育品牌影响力。今年以来,街道党校及社区党校分教点共授课 34 期,培训 1189 人次。

  三、抓实人才保障,注入城市基层党建“新血液” 

  (一)选优培强社区“两委”干部。利用 2021 年社区“两委”换 届工作,街道全部实现了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一肩挑”, “两委”干部交叉任职人数 72 人,交叉任职率从 77%提高至 100%。同 时,完成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其他 社区“两委”干部的培训工作。 

  (二)建立健全兼职委员制度。完善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 与辖区 55 个市直、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建立党建结对关系,结 对项目共 55 个,签订共建协议 55 份;建立健全社区“大党委”兼职 委员制度,将“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党员民警纳入兼职委员, 现有 18 名“大工委”兼职委员,83 名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充 分发挥兼职委员及其所在单位共建作用。 

  (三)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街道立足城区实际,按社区“两委” 干部标准,以公开招聘方式,为每个社区配备 2 名网格员,同时,紧 盯网格员队伍建设,强化教育培训,完善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网 格员,优先作为党员发展对象和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

  四、抓实服务保障,增强城市基层党建“新动力” 

  (一)深化结对共建。街道积极引导各社区充分发挥组织统筹能 力,通过走访联系辖区内单位、社区“大党委”结对共建单位,整合 各类服务资源,制定资源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签订结对共建 项目,通过资源与需求的精准匹配,实现资源有效统筹、需求有效对 接、服务有效落地。当前已梳理总结资源清单 55 个、需求清单 14 个、 服务清单 55 个,结对共建项目 55 个。 

    (二)组建特色志愿服务团队。探索建立“党建+志愿服务”工作 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组建各有特色的志愿服务“微团 队”,凝聚老党员、退休干部、热心群众力量,打造有特色的老党员 志愿服务队伍、基层党课宣讲队伍、文化表演公益队伍、青年志愿服 务队等群众服务团队,探索推广一系列精细化志愿服务,用志愿“微 服务”撬动基层“大治理”,为居民提供形式多样的便民利民服务。 截至目前,共成立 41 支志愿服务团队,成员 779 人,2022 年开展各领域服务活动 484 场次,不断丰富居民文化和精神生活,营造睦邻友 好的社区氛围。 

  (三)办好民生“微实事”。街道以老旧小区改造为抓手,逐步完善和优化小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幸福感。2021 年以来,先后启动了 30 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完成 10 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改善了老城区群众居住环境, 惠及居民 2800 多户。同时建立完善社区班子成员常态化包保联系制度,常态化开展“微心愿”认领活动,通过深入走访、设立“心愿墙” 等方式,广泛收集困难群众“微心愿”,并积极动员在职党员、热心 党员群众、志愿者主动认领群众“微心愿”,深入邻里开展志愿服务。 目前,共收集整理群众“微心愿”118 件,已认领 115 件,获得帮助 群众 7000 余人次。

相关附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