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江区教育局

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0-01-23 09:24:58 来源:本网
打印

  201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教育工作稳中求进,取得明显成效。

  一、2019年工作总结

  (一)区委区政府2019年工作任务分解责任清单完成情况。一是御龙湾小学、碧桂园太阳城小学低年级部校区、金福园小学教学综合楼等3个新建项目将于12月底全面完成,新增学位学位2700个,区级投入达2000万元;风度小学(原车头小学异地重建)由市以配建的方式建设;新建市九中教学楼正在做前期报建工作;教育路幼儿园正在地库建设;投入188万元的市十五中学安全隐患改造和运动场建设项目将于12月完成。二是全区有幼儿园76所,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共65所,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比例达85.5%,规范化幼儿园比例达85.5%。三是投入766万元完善农村学校10个项目将于12月全面完成,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二)主要工作亮点。一是教育大会指明发展方向。9月8日,全区教育大会提出实施教育“四大工程”:教育资源优化整合项目工程、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培育工程、思政课创新实践工程、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工程。12月底,制定出台教育“四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为推动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明显。全区教育系统38个党组织(含“两新”组织)、982名党员全覆盖参与,做到规定动作到位,自选动作创特色,广大党员理论学习有明显收获,思想政治受到洗礼,干事创业勇担当氛围浓厚,为民服务解难题成果丰硕,清正廉洁作表率风气形成。三是创新组建联盟促进共建。构建“工委搭台、支部唱戏、强弱搭配、互助共建”运行机制,根据城乡结对、强弱搭配、就近方便、相对均衡的原则成立7个学校党建联盟体。将联盟体发展经费列入经费预算,一年以来下拨专项经费100余万元支持7个联盟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四是成功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率先在全市各县(市、区)先行先试,创新校内课后服务内容和方式,于10月初在9所学校成功试点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受益学生达3000人。在开展基本托管的同时,根据学生和家长的需要,开设了各类深受学生喜爱的丰富多彩的体育、美术、音乐特色课程。五是教师队伍建设有新提升。公开招聘选聘教师90人(中小学教师81人、幼儿园教师9人)。今年起连续三年投入约900万元,与韶关学院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合作开展一系列培训项目,对校长、骨干教师、后备干部、新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今年有4人被评为韶关市第三批基础教育名校长,2人被评为名教师,一批教师在省市教学竞赛中荣获佳绩。

  (三)主要工作措施。一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广泛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大力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邀请韶关市曲艺家协会进校园表演29场次,开展宪法大课堂活动310场次,积极开展禁毒宣讲活动。二是加强教学科研管理。认真做好省、市、区各级课题的立项申报和市、区两级课题的结题申报与评审工作。省级规划课题立项1项,34项市级课题顺利结题,通过率100%,居全市前列。积极开展视导活动,专职教研员深入到学校指导课堂教学200余节次。三是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年投入1000余万元提高学校信息化装备水平,建设信息化中心校2所(省市各1所),不断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和保障水平。四是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为全区中小学、幼儿园配备了51名专职保安员。组建了一支4800人的由教师、行政、保安、学生家长等多方力量构成的“红袖章”平安志愿者队伍,形成了群防群治网络和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扎实开展各类校园安全教育与隐患专项整治活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五是扎实做好扶贫助学。2019年春季和秋季,发放2019年度我区户籍建档立卡学生667人次,高中免学费146人次,共发放生活费和免学费116.575万元。

  二、2020年工作思路

  (一)2020年目标任务

  以实施《教育“四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整改提升工作方案》为抓手,补短板、强弱项,整体提升教育资源配置和质量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2020年主要措施

  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努力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教育系统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

  2.坚持把教育“四大工程”落到实处。一是教育资源优化项目工程:通过新建一批、改建一批、接收一批幼儿园,逐年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力争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占比达80%的任务目标。通过新建一批、改建一批学校,逐年增加义务教育学校学位供给。二是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培育工程:从2019年秋季启动,通过全方位、多元化的综合培养,以3年为一个培养周期,采取逐年竞争筛选、择优评定的方式,培养一批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三是思政课创新实践工程: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四是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工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对标“四有”好老师要求,结合新时代要求,完善师德师风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3.坚持补好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短板。一是完善教育资源配置。完善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将区图书馆、文化馆作为区的青少年学生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组织学生、儿童开展系列活动,与韶关市青少年宫、市科技馆共建共享开展活动。提升特殊教育保障水平,加大配备特殊教育资源室。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把我区的教育用地规划纳入市规划。二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请示通过“省级统筹、市域调剂、以县为主,动态调配”的方式增加我区教职员编制,根据教学需要增加心理健康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人数。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及时调整教师岗位设置。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开展竞聘上岗。鼓励民办幼儿园教师考取教师资格证,将持证上岗率纳入年检。三是强化教育督导。健全教育督导制度,做好第三届兼职督学及特约教育督导员聘任工作。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为督学责任区配备办公场所及办公设施。


相关附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