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完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提高困难群众救助标准,着力保障基本民生。2021年1月起,城镇低保提标至800元/人/月执行,农村低保提标至580元/人/月执行,截至12月,我区共有低保人员1943人,兜底保障率100%;城镇特困提标至1280元/人/月执行,农村特困提标至928元/人/月执行,截至12月,我区共有特困人员214人,兜底保障率100%。
(二)促进兜底保障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主动发现、主动报告机制,在扶持标准、对象认定、政策落实、动态管理、防止返贫监测等方面加强与扶贫政策的对接,落实贫困家庭低保渐退机制,我区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员共569人,依规全部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兜底保障率100%。
(三)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进一步加强对救助管理机构和低保、特困人员的疫情防控工作。强化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探访报告机制,截至目前,全区12月在册分散供养人员共116人,全面完成落实委托照料人照料护理责任。对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城乡居民,按规定给予临时救助,2021年对161人发放临时救助共25.642元。
(四)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长效机制,强化民政、公安、城管、卫健等部门协作寻亲机制;健全滞留人员信息台账,完成了区级台账武江区户籍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安置情况汇总表和武江区户籍流浪乞讨人员信息统计表,2021年截至12月10日共救助了2名外地户籍流浪乞讨人员,均已安全送返。推动武江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新建工作,于2021年11月29日动工建设。
(五)提升残疾人福利水平。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181元/人/月、243元/人/月标准。全面应用广东省残疾人两项补贴管理系统,加强信息化动态管理。建立健全残疾人两项补贴监管机制,对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进行动态监测和预警,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补贴对象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
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六)完善制度机制,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建设。一是完善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截至2021年12月,我区80以上岁高龄老人共有5592人,截至12月组织共发放80岁以上老人津贴约161.7万元。二是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组织敬老院、养老机构护理员共100人次参加“居家及养老机构消毒防疫职业技能线上培训”、“2021年度养老护理员继续教育及岗位培训”。
(七)强化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做好养老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春节期间实行封闭管理。二是完成新建风采长者饭堂3间,为有配餐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集中用餐服务。三是推完成了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按照每户4000元资助标准,为19户老年人家庭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试点工作。
(八)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持续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专项行动,做好养老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管理工作。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工作。持续开展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
三、着力提升儿童保障体系建设新格局
(九)高位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一是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推进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成立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二是加大未成年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栏。三是每月更新当月儿童数据,做好我区困境儿童信息录入及台账管理工作,指导社区做好“一人一档”管理工作儿童台账管理,将收集了解到的信息及时、完整、真实地录入广东省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管理系统。
(十)不断加大服务保障和关爱帮扶力度。一是提高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从2021年1月1日起,我区散居社会孤儿(含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按1227 元/人·月执行。二是对全区121名农村留守儿童的入户核查工作,并组织开展6次儿童领域政策进村宣讲活动,以提高困境儿童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三是介入困境青少年个案,关注困境青少年身心健康。通过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会志愿者”的四社联动机制,为社区特殊困境青少年重建社会支持系统,提供情绪疏导、厌学心理辅导、居家安全排查、中考报考指导、协助办理低保事宜、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等服务,关注困境青少年心理发展历程,陪伴父母不在身边的特殊时期。四是举办2021年韶关市武江区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培训班。区民政局领导、儿童业务工作者、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等约100人参加培训,通过培训夯实了基层儿童工作者的工作力量,帮助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儿童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
四、积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十一)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一是全面依法依规完成武江区88个村(社区)的换届选举工作,共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223人,居民委员会成员246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165人,居委监督委员会成员145人;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均为100%,村(社区)“两委”交叉任职比列94.71%,其中村“两委”交叉任职比列90.18%,社区“两委”交叉任职比例100%。二是配合区委组织部组织开展新一届村(居)委会及各下属专业委员会的培训,修订完善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和工作制度;组织开展乡镇政府服务能力试点建设与典型经验总结,推进村(居)委会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规范村民小组建设。
(十二)加大社会组织分类培育发展力度。一是推进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截至2021年12月,全区现有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共有144家,其中,社会团体 29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15家。119家列入社会组织党建管理工作底册。二是成立韶关市武江区社会组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我区社会组织工作联合执法的主要职责、组成单位及工作机制。三是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在武江发布、政务信息公开网和各社区公告栏张贴公示《致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封信》营造工作氛围,同时在全区范围内联合17个部门开展进一步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工作。四是开展社会组织法人专项治理行动。截至12月,已收到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自查自纠表64份,已完成整改64家;社会团体法人自查自纠表11份,已完成整改11家。五是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行动。引导辖区内16家连续两年未参加年检或年报、长期不开展业务活动的社会组织,进行年检、年报或申请注销登记。六是加强专项监督检查开展社会组织联合检查工作。联合区教育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消防大队开展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检查工作,对我区校外培训机构登记事项是否超出业务范围、检查民办非企业单位食堂卫生、食品安全、经营者是否落实消防设施的规范管理、制度落实、有无被占用、质量批次等情况,对是否存在公共安全隐患的行为作出评估等事项开展联合执法监督工作。
(十三)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做好我区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组织动员工作。配合做好社会工作者考前辅导培训和社工人才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做好现有社工人才职业水平证书登记工作。
(十四)实施“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推进“双百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工作,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制定落实我区关于“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的实施方案,到2021年10月20日,我区7个乡镇(街道)“双百社工站”全部挂牌,完成社会救助经办人员、残疾人专员和社工人员整合组建“社工双百工程”服务队伍。
五、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十五)推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完善了区慈善会财务管理办法,简化程序将捐赠资金下拨到相关单位,杜绝了扶贫资金长期闲置的情况。二、发动各类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广东扶贫济困日”,2021年共收到“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赠资金296.95万元,其中153.37万元定向捐赠资金已及时下拨到各相关单位。
(十六)深化殡葬改革和服务创新。推进殡葬改革,2021年共有1383人享受了火化优惠政策,共减免207.173万元的基本丧葬费,大大减轻了困难群众的丧葬负担。持续推进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做好清明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祭扫管理服务工作。做好相关舆情应对与处置。
(十七)加强婚姻管理规范化建设。一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深入开展跨区域婚姻登记,全面实现婚姻登记“全城通办”业务,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同时,完成办理婚姻登记2131宗。二是积极开展婚俗改革工作,向新婚市民发放倡议书,积极引导广大新人摒弃婚礼陋习、继承传统美德、倡导“婚事新办、仪式从简、生活低碳”的良好风气,树立正确的婚礼和价值观念,局办七夕节“树立文明节俭的婚俗新风”倡议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新型婚恋观,鼓励婚仪从简,抵制高价彩礼,杜绝铺张浪费。
(十八)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全面完成武江区——曲江区行政区域界线以及武江区——浈江区行政区域界线的联合检查工作,促进了边界地区的稳定。加强界线界桩管理,指导各镇做好界线界桩日常管护工作;深化平安边界创建活动,扎实做好界线争议隐患排查工作。
(十九)积极开展“村改居”试点村调研工作。一是深入调研,会同区政协、区政府办分别到西联镇、红星村、向阳村开展“村改居”调研工作,通过座谈会、村民代表提问等方式,了解村民对“村改居”诉求。二是起草并出台了《武江区提升“村改居”配套支撑,促进农业专业人口有效市民化行动方案》,明确了五大类16项重点任务,所有任务均确定了到2022年的中期目标,到2025年的长期目标,确保试点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按照清单式、工程化方法管理,逐一明确牵头部门、责任单位,细化时间节点。
六、主要工作亮点
(一)健全兜底长效机制,加强救助对象动态管理。一是我局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加强核查,实行动态管理。指导各镇(街道)定期对领取保障金家庭的收入情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复核,严格把关,做到了低保对象有进有出,救助金额有升有降,真正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二是依托相关系统建立名单台账,对辖区内的低保、特困、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残疾人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准确了解困难群众的问题,精准对接困难群众,使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及时救助。
(二)儿童关爱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于2021年4月27日,我区2020年韶关市武江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计划“护佑童行”获得2020年广东省百家社会组织走近留守和困境儿童“牵手行动”评比活动的优秀项目奖。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民生保障。一是实现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工作的信息化操作。二是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健全低保对象认定办法。三是继续落实贫困家庭纳入低保的政策。四是继续按规定有序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确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稳步推进居家养老工作。做好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各长者饭堂业务监管工作及检查工作,发现问题要求立整立改。助力社区老年人晚年幸福感、获得感。
(三)持续加强社会组织及社会工作管理工作。一是开展违规开展评选社会组织的清理活动。按照省民政厅、市民政局相关要求,开展清理违规开展评选社会组织专项行动。三是开展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活动。引导各镇(街)要充分认识到社区社会组织在创新社区治理、和谐社区发展的作用,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做好规划,加快培育发展,加强规范管理,共同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一是充分发挥牵头作用,2022年底完成西河镇红星村、西联镇赤水村“村改居”先行试点工作。为我区“村改居”工作全面推广提供可复制的工作经验。二是结合村(社区)建设、村居务、党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工作,着力推动城乡社区议事协商能力建设。三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发挥村民委员会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城乡基层对涉黑涉恶问题的“免疫力”。配齐配强村级民政专干,进一步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
韶关市武江区民政局
2021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