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水平。在规定时间内提高我区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按时足额发放救助补助资金。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受影响。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的知晓率。
(二)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进一步加强对救助管理机构和低保、特困人员的疫情防控工作。强化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探访报告机制,落实委托照料人照料护理责任。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探访、服务工作。对受疫情影响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城乡居民,按规定给予临时救助。
(三)深入推进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联合公安、城管、卫健等部门开展“冬季送温暖”“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逐步提高照料服务、救助寻亲、街面巡查、落户安置、源头治理等工作质量。推动武江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新建工作。
(四)提升残疾人福利水平。按市级要求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全面应用广东省残疾人两项补贴管理系统,加强信息化动态管理。建立健全残疾人两项补贴监管机制,对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进行动态监测和预警,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补贴对象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
(五)强化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养老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实施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工程和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推动武江区康乐养老中心建设项目建设。
(六)积极组织收养登记管理改革。贯彻落实《民法典》关于收养的规定,严格按照市局要求做好收养登记相关规定变更后的办理工作,全面实施收养评估制度,严格把握收养条件,理顺收养登记程序,规范收养登记工作。
(七)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组织开展乡镇政府服务能力试点建设与典型经验总结。推进村(居)委会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规范村民小组建设,推进村民议事厅示范点工作;适应“三个一肩挑”全面推进要求,探索加强村务监督方式。
(八)推进村改社区工作。2022年底完成西河镇红星村、西联镇赤水村“村改居”先行试点工作。为我区“村改居”工作全面推广提供可复制的工作经验。
(九)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分类管理。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工作,对符合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进行登记管理,对达不到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纳入镇、村备案管理。树立一批枢纽型社会组织典型,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中更好发挥作用。
(十)推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慈善工作组织协调机制。发动各类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广东扶贫济困日”。开展以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人群为重点服务对象,以扶贫济困、助医助学等为重点服务领域的慈善公益活动。
(十一)深化殡葬改革和服务创新。推进城乡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落实惠民殡葬和节地生态安葬政策措施。加快殡葬信息化建设,全面落实应用广东省殡葬管理服务信息系统。持续推进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做好清明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祭扫管理服务工作。做好相关舆情应对与处置。
(十二)加强婚姻管理规范化建设。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深入开展跨区域婚姻登记,加强婚姻登记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加快婚姻登记历史数据补录,完成婚姻登记信息电子化工作。
(十三)持续加强民政基础工作。加强安全管理,持续开展民政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面加强公文处理、保密宣传教育、政府信息公开、民政事业档案管理等工作。做好禁毒工作,强化禁毒宣传引导。加强信访基础工作,规范信访文书和办理程序。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加强跟踪问效。加大民政宣传工作力度,健全舆情监测和分析研判机制,深入开展民政领域先进典型宣传。加强统计分析、统计监督,注重统计数据开发利用。强化资产管理和项目监管,加强资金安全风险防范。
韶关市武江区民政局
2022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