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区民政局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宗旨意识,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上持续用心用情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民政贡献。
十年来社会救助保障水平持续提高社会事务工作平稳推进
兜底保障全面夯实。截至目前,全区在保低保人员1931人、特困人员243人、孤困儿童48人、困难残疾人872人、重度残疾人3628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台账,三级联动,织密坚实兜底保障网。
救助标准逐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828元、603元,对比2012年增长率分别为301%、326%。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费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325元、965元,增长率分别为265%、215%。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从 2018 年起连续 3 年按照 5%幅度提升,2022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88 元、252元,并自 2019 年起将非重度智力、精神残疾人纳入重度护理补贴范围。
救助成效逐步提升。临时救助全面落实“先行救助”“分级审批”政策规定,截至目前,累计救助1069人次,发放救助金140.7万元。全面完成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工作,全区104名有意愿且符合集中供养条件的对象已100%安排入住养老机构,139名分散供养特困供养人员已100%落实签订照料护理协议。开展“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冬季温暖”“夏季送清凉”等专项行动,救助69人次,护送返乡4人次,落户安置4人。
十年来养老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儿童福利工作长足进步
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方针,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着力创新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形式,逐步壮大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截至2022年9月,辖区共有养老机构10间,养老床位共 1420张,其中省级居家养老示范点1个;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个,建成以来服务长者12万人次;开展长者饭堂试点工作,为有需要的各类老人提供集中用餐及送餐服务。截至目前,共建成长者饭堂9个,为 1600多名老人办理就餐卡,累计用餐达4万多人次。 儿童福利水平不断提升。设立88名乡镇儿童督导员、7名村儿童主任,为广大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未成年人提供最后一米服务。加大对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女童的关爱保护,对全区82名缺失监护责任儿童全部指定监护人,对排查出的117名有智力和精神残疾(含疑似)女童全面落实一对一监护帮扶。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最低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水平提高到1949元、1313元。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制度,2018年11月将其纳入低保,2020年起参照社会散居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费。2020年我区“护佑童行”儿童关爱计划获得广东省百家社会组织走近留守和困境儿童“牵手行动”优秀项目奖。
十年来构建城乡基层治理新模式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积极推进村(居)基层民主建设。全区所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部通过法定程序当选村(居)委会主任,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均为100%,村(社区)“两委”交叉任职比列94.71%,其中村“两委”交叉任职比列90.18%,社区“两委”交叉任职比例100%。
加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力度。2017年以来,积极争取省、市福利彩票公益金共计360万元进行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升改造。截至目前,全区建有89个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平台,社区服务中心7个,全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站覆盖率达100%;建成村民议事厅(街坊议事堂)74个,打造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居)81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8个。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建立“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融合化服务模式,面向社区开展公益服务活动。持续推进基层减负增效,村(居)组织机构挂牌基本规范。万能章治理效果明显,严格落实44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可出具证明清单和7项可出具证明清单。城乡融合“村改居”试点改革任务取得重大突破,2个试点行政村“村改居”调整方案顺利通过村民表决。
“双百工程”打通“最后一公里”。推进“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建设工作,建成7个社工站、29个社工点,实现全区社会工作服务站(点)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培育重阳镇双百社工站“标杆”示范站,辐射带动整体发展。
十年来民政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事务工作平稳推进
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实现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累计培育社区社会组织606个,开展公益活动2000场次,服务群众50000人次。全区持证社会工作者数量增加到347人。
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大力开展招善引爱工作,持续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和各项募捐活动,武江慈善会共接收社会各界捐款2829.9万元,组织开展了爱心超市、困难家庭助学救助、困难家庭慈善临时救助等一系列慈善扶贫济困、助医助学、助孤扶老公益活动,惠及民政服务对象和急需救助的边缘困难群众 1万余人次。
区划地名工作稳妥推进。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每年高质量完成武江—浈江、武江—曲江、武江—乳源平安边界创建工作,及时防范化解行政区域界线争议,创新边界文化建设,营造平安和谐边界环境。
婚姻登记高质量发展。婚姻登记实现全程免费、跨省(市)通办、电子证照。候登大厅、辅导室、颁证室一应俱全,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加快婚姻登记历史档案电子化工作。深化婚俗改革,加大婚姻新风尚宣传力度,加强婚姻登记机构规范化建设。
殡葬改革取得成效。落实殡葬惠民政策,十年间共有11033人享受了火化优惠政策,共减免1515.2万元的基本丧葬费,大大减轻了困难群众的丧葬负担。持续推进殡葬领域移风易俗,持续推进绿色殡葬,截至目前建成公益性存放设施共有3个、公益性公墓1个,节约耕地,保护绿水青山,促进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政工作方方面面均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息息相关。回望过去的十年,一桩桩民生实事,一项项民生保障,无一不回应“民生关切”,体现“民生温度”,成就“民生幸福”。未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民政局将继往开来,牢记为民爱民初心,为答好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这份新答卷而不懈努力,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