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省、市青年发展规划落实见效,区民政局结合主责主业,服务青年、引导青年,强其信念、增其素养、护其成长,夯实筑牢青年发展之基,助推时代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青少年关爱体系
成立领导架构。于2021年7月成立了分管副区长为组长,25个单位为成员的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工职责,加强了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督促和指导。
营造宣传氛围。2022年开展武江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宣传片展播活动、制作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栏、发放未成年人保护等宣传手册和张贴海报共1000余份、举办政策宣讲活动4次、入户核查4次,通过多种宣传途径提高社会公众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认识,营造良好氛围。
深化联动机制。通过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会志愿者”四社联动机制,介入困境青少年个案,关注困境青少年身心健康,为社区特殊困境青少年重建社会支持系统,提供情绪疏导、厌学心理辅导、居家安全排查、中考报考指导、协助办理低保事宜、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等服务,武江区“护佑童行”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计划获得2021年省级优秀项目奖。
完善阵地建设。扎实推进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项目,项目于2022年10月份完成封顶,目前正在进行装修工程。整个中心共有7层,建筑面积为1268平方米,拥有40个床位,设有关爱工作室、儿童之家、青少年活动中心、医疗服务等功能室,为辖区提供未成年人关爱、收留服务。
聚焦兜底救助
强化青少年社会保障
夯实兜底基础。按时完成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供养金、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各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提标任务。全面落实203人困境儿童各项救助政策和415名困难残疾未成年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未成年人护理补贴政策。2022年累计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25.47万元,发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贴60.07万元,全力织密弱势未成年人兜底保障网。
加强部门联动。组织社工入户核查困境未成年人共104人,核查率超过100%,详细把握困境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情况,实施精准分类救助。2022年积极联合区委政法委、公安武江区分局、区教育局等部门为2名被侵害未成年人落实临时救助政策、1名龙归镇无户籍女童成功办理集体户。
汇聚慈善力量。2022年联合武江慈善会,对辖区内的困境未成年人进行节日慰问,发放慰问金8750元。联合区乡村振兴局和团区委,针对辖区内困难家庭的未成年高考情况,指导、协助申请武江区“圆梦计划”助学金3.5元,截至11月,已有3名孤儿、2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完成申请。
加强社会事务
引导青年融入社会治理
推进“双百工程”建设。全区建成7个社工站,29个服务点,引导鼓励青年加入“双百工程”建设,目前已有一支87人、平均年龄29岁“双百社工”队伍立足各镇街、深入村居,精准定位服务对象,全面客观把握服务需求,有效落实社会救助、疫情防控、慰问关爱等政策,打通党和政府联系困难群众的“最后一米”,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引领青年有序参与政治生活。2021年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全区51个村、37个社区共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223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165人;居民委员会成员246人;居委监督委员会成员145人。35岁以下青年成员占比近三分之一,为基层乡村振兴、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疫情防控等事业注入了新鲜活力。
弘扬传统美德
培育青年核心价值观
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在“5.20”、情人节、“七夕”等特殊意义日子,举办“拥抱吧520”“七夕·鹊桥相会”等精神文明实践活动以及通过在市、区媒体平台投放宣传视频、发表倡议书等方式,将婚俗新风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体系,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消费观念,抵制婚嫁陋习、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倡导婚俗新风等文明行为。
加强婚恋咨询指导。设立婚姻调解室,加强青年婚姻家庭生活的心理和行为指导,在帮助青年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加强青年价值引导、促进青年树立文明理性的婚恋观和积极健康的家庭观。
村规民约引领青年文明新风。2021年完成37个村(社区)村规民约修订工作,从社会治安、村风民俗、婚姻家庭、环境卫生、乡风文明等方面对村(居民)提出了要求,引导村(社区)青少年树新风、扬正气,孝老爱亲、关爱他人、乐于助人、邻里和睦,村规民约切实“约”出了青年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