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建设法治政府工作的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农业、水务系统依法行政水平、增强农业(水务)执法能力、深化基础规范治理,农业(水务)法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强化理论学习,提升业务水平
我局将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点内容,将有关内容列入党组会议第一学习议题,确保“十四五”时期全局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扎实推进。一方面,组织党员干部、中层以上干部系统学习、培训,督促局属工作人员利用“韶司在线”等平台进行法规学习,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到农业普法和依法治农工作中,提高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能力,增强依法履职本领。2024年国家工作人员普法考试参与率和合格率均为100%。另一方面,为贯彻落实《武江区2024年区直行政执法部门指导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业务培训工作方案》文件精神,11月14日,我局组织各镇(街)开展行政执法下放事项业务培训。会上,法律顾问围绕行政执法操作实务、典型案例剖析等方面进行了专业法律培训,此次培训进一步提升了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的能力素质,确保镇街对下放事项接得住、用得好,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强化信息公开,落实审核制度
一是提升执法透明度与公开性。我局全面推行执法公示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的事前、事中、事后公开机制,及时主动公开执法信息。在执法过程中,要求执法人员需严格执行相关行政程序规定,出示执法证,依法及时告知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相关的执法事实、理由、依据、法定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并将全过程记录在案;直接向当事人当面告知行政执法结果,同时将有关结果或文书送达。同时,我局积极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广东省政务公开条例》《韶关市政府信息公开办法》,认真落实省、市、区关于政务、政府信息公开的部署和要求。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共计公开机构职能、规章文件、工作动态等各类信息75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运行正常。
二是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我局按照行政执法相关要求,落实行政执法全程记录,完善本部门各类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清单,并及时公示。同时我局购置了相关执法设备,包括2台行政执法记录仪,2台平板设备与8台无线对讲机,这些设备将辅助执法人员做好行政执法全程记录工作。执法记录是规范执法办案的基础和保障,是执法程序的必然要求。我局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通过文字、照片等记录方式记录办案执法全过程。
三是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我局没有设置专门的法制股室,针对该问题,我局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聘用律师作为我局常年法律顾问。律师事务所为我局认真审查、仔细研究所需审查修改的合同及其他法律文件,并将合同所涉相关法律风险、法律意见及时反馈至我局,供决策参考。2024年,共审查合同77份,同时还针对《关于审查韶关市武江区退出类小水电站资金补偿方案(送审稿)》的合法性等进行审查并出具法律意见书2份。
(三)推动武江特色法治保障机制建设
一是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一是强化学习宣传。通过媒体宣介、举办培训、普法宣传等各种形式,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纲要》结合起来,掌握《纲要》基本内容、基本标准,认真领会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法治思维、提升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例如充分利用“3·15”农资打假、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生产月、党员志愿服务驿站活动等大型活动为契机,在各镇通过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进村入户服务、悬挂标语横幅等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农机安全生产常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及“三品一标”认证知识等,提高了群众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全年集中开展宣传活动2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000多份,悬挂标语横幅20余条。二是强化重点突破。聚焦法治政府建设关键环节和《纲要》任务举措,自觉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实际中,为持续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法治政府作出更大贡献,扎扎实实把全面建设法治政府工作落地落细落实。
二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制定《2024年武江区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和《2024年武江区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工作实施方案》,重点对蔬菜瓜果等种植业农产品农药残留、畜禽产品瘦肉精、水产品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进行抽样检测。截至目前,我区已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182批次,合格率为100%;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234批次食用农产品,其中风险监测171批次,监督抽查63批次,合格率均为100%。同时,协助省、市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抽样工作,共抽检58批次,暂无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三是深入开展农业领域行政执法工作。开展农资打假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10余人次,检查农资店23家。开展渔政执法,共出动渔政执法90余人次,没收销毁地笼27个,长度约135米;没收销毁刺网3张,共300米长;放生渔获物13余公斤。渔政执法巡查中,渔政执法巡查中,发现非法捕捞案件1宗,已查处并结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执法工作,区本级共开展监督抽样63批次,协助市、省级监督抽样50余批次。
二、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依法行政意识有待增强。通过开展法治政府建设,我局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有了明显增强,但是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与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高标准、新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有待增强,依法决策的意识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仍需加强。
(二)执法力量相对薄弱,“三治”融合不够深入。一是农业生产是以农民为主体,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程度较低,地域流通性强,监管工作范围广、难度大,存在薄弱环节和盲区。二是执法保障力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执法过程中往往装备设备配置不到位,执法经费难落实,执法车辆等装备保障亟待加强。三是乡村治理“三治”融合不够深入。当前村级调解工作方式、手段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调解手段侧重于“情”与“理”的运用,而疏于“德”与“法”的结合;乡村法律专业人才稀缺,法律服务资源整合存在一定困难,有限的法律援助资源与大量的法律援助需求之间的矛盾较突出。
(三)法治宣传力度有待加强。一是农业系统法律法规种类繁多,涉及面广,对农业法律法规的宣教工作有待加强,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广大的小农户法律意识淡薄,科学用药用肥能力不足,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二是农业农村领域法治宣传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多,形式比较单一,宣传力度、深度和广度还有待加强。三是在普法工作中,人民群众是重要的主体,但涉农群体数量大、分布广,导致普法的覆盖面还不够大。
三、2024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2024年,局主要领导认真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我局年度工作要点,组织会议专题研究。在分管领导的组织下,责任股室扎实开展各类法治教育活动,准确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自觉投身农业法治教育活动,形成了主要领导负责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股室配合抓的工作局面,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创建工作。
四、2025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2025年,我局将持续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协作配合,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查处一批典型违法案件,全面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形成强有力的执法合力,切实维护河湖管理秩序,共同保障水安全,为我区农业、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一)加强法治教育培训,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执行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组织动员我局干部参加年度学法用法网上考试,促进学法用法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同时,明确我局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年度法治农业建设工作要点,对重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二)建立和完善农安全产品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准出准入、质量追溯、包装标识等。继续深化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积极开展农资产品、“瘦肉精”专项整治等行动,不断加大巡查力度,完善制度,健全机制,逐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加强普法宣传,落实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对照武江区国家机关落实普法责任制工作要求,从普法责任制机制建设、做好系统(部门)内学法用法、开展社会普法宣传、创新普法形式、注重普法实效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大普法的组织保障、人员保障和经费保障力度,使普法工作真真正正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同时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探索增加信息公开范围和公开渠道。
(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及群众的参与度,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及时将群众诉求、惠农政策上传下达,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度。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积极有序地参与到农村社会治理工作中来,对做出贡献的企业和单位给予一定帮助、支持和进行表彰,进一步提升群众和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韶关市武江区农业农村局
2025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