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目标完成情况
1.就业创业计划执行情况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46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485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49人、促进创业203人,完成率分别为104.84%、112.95%、104.41%、106.84%,带动就业780人。
2.社会保险计划执行情况
全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含离退休)98587人、失业保险92900人、工伤保险111700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基金征缴收入分别为125715万元、5145万元、2790万元。
3.人才队伍建设计划执行情况
开展“粤菜师傅”培训142人次、“南粤家政”培训830人次、新增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660人次,完成率分别为101.43%、100%、110.67%。
4.劳动关系协调计划执行情况
武江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为75.6%,武江区劳动人事争议结案率为96%。武江区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为100%,武江区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为100%。
(二)工作亮点
1.在2024年省博士站新设站单位遴选推荐工作中,我区广东明德升科农牧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并柔性引进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于立梅等3名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博士工作站建“站”引“博”的载体作用,吸纳集聚更多博士人才。
2.加强竞赛引领,提高行业整体素质。为深入实施“广东技工”工程,我局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对技能人才培养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举办2024年韶关市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市汽车服务行业60余人参加,以赛代训、以赛促学,提升汽车修理行业技术工人技能水平,不断充实高技能人才队伍。
3.建成韶关市首家标准化社区就业驿站。新华街道花城社区就业驿站为求职者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讲、职业指导和技能培训等活动,打造基层公共就业服务集成平台,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灵活就业,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服务“百千万工程”。今年以来,就业驿站发布辖区企业岗位信息推文共19期,累计为周边群众提供337家企业共计岗位数3765个。依托就业驿站,联合新华街道办举办现场招聘会开展就业服务活动5场次,专人专岗跟踪服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214人,失业人员1301人次,就业困难人员跟踪帮扶86人次。
(三)主要举措
1.聚焦保障最基本民生,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1)落实就业补贴政策。一是落实吸纳就业社保补贴等促就业政策,全年共受理审核企业吸纳社会保险补贴553 笔,惠及劳动者1313 人次,涉及金额 122.0887 万元,有效促进重点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二是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和指导,高效落实创业补贴类等政策,全年共受理审核补贴75笔,涉及金额共计88.5万元,带动 270人就业。
(2)多措并举稳就业。一是实地走访85家民营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初创企业,了解企业招工用工、劳动关系等情况,提高人岗匹配度。二是在武江发布等新媒体平台推送就业创业政策6条次和招聘信息推文41期,同时依托企业用工群和求职微信群,同步转载招聘信息推文,开展就业创业与人才政策宣传、就业推荐、招聘会信息和企业岗位信息推送等服务。三是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共计10场次(其中网络招聘会3场次,现场招聘会7场次),459 家企业提供岗位11074个,现场招聘会吸引4000余人进场应聘,1058人与企业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线上收取投递简历3105份,招聘会链接点击量累计33288次。
(3)服务重点群体促就业。一是加强脱贫人口就业援助,健全落实优先服务、分类帮扶、动态管理援助机制,安置脱贫人口和就业困难人员到公益性岗位共10人。二是加强就业困难群体兜底帮扶,建成零工市场1个和就业驿站1个,鼓励辖区内用人单位设立“灵活就业岗位”,通过专人专岗位归集零工岗位供需信息,向重点群体提供企业37家次共388个零工岗位。三是积极开展就业见习工作,新增就业见习基地10家,新增就业见习岗位107个,为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
2.坚持民生为本,社会保险水平稳步提升
(1)全面强化保障基金安全。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开展工伤保险基金管理专项检查和打击违规单项参加工伤保险专项行动,对经办业务开展全面自查自纠,确保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同时,将警示教育纳入日常培训中,融入社保经办工作中,结合“社保服务进万家 万人进万村”行动,深入基层宣讲98次,持续加强基金警示教育培训。
(2)深入推进社保“镇村通”工程。目前我区已实现7个镇(街)和91个村居网点“镇村通”服务全覆盖,12项低风险高频率城乡居保委托服务事项顺利下沉,辖区内邮储银行、韶关农商行、交通银行韶关分行等19个银行网点已实现社保服务网点全覆盖。
(3)积极开展基本养老保险提质增效工作。制定并印发《韶关市武江区城乡居民参保促进基本养老保险提质增效工作方案》《韶关市武江区基本养老保险提质增效行动方案》,联合税务部门,对镇(街)基层组织负责人进行政策培训,指导镇(街)同步开展提质增效及宣传培训等工作。
3.坚持人才强区,人事人才工作有序推进
(1)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完成2024年广东省事业单位集中公开招聘向社会招聘15名武江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做好招聘中小学教师和医疗卫生人员工作,其中95名教师已全部完成入职聘用工作,30名医疗卫生人员中已完成13人入职聘用工作。
(2)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继续落实韶关新时代“百团千才万匠”人才工程和人才入县下乡服务“百千万工程”十条措施,共认定青年人才15名,申报创新创业人才3名、专业技术人才10名。开展2023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共有451人通过评审(认定)取得职称。统筹做好“三支一扶”人员招募和管理服务工作,16名三支一扶人员已全部完成派遣工作。
(3)提升人才服务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的平台作用,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武江行”“本地高层次人才活动”“乡村振兴人才活动”三大板块开展柔性引才活动,累计开展活动51场,柔性引才54人次。通过柔性引进专家开展技术指导、成果转化,在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方面发挥作用。
4.深入推进“三项工程”,培养产业技能人才
(1)大力实施“粤菜师傅”工程,擦亮特色品牌。充分发挥育威中职作为市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摇篮作用培养烹饪专业学生,共培养学生38名。组织重阳镇30名有意愿从事餐饮行业的人员参加粤菜师傅送教下乡活动。推荐2家具有武江特色的餐饮店参加2024 年韶关市“粤菜师傅”名店评选活动,提升武江餐饮美食影响力。
(2)深入推进“广东技工”工程,锻造技工队伍。深入中职学校、企业宣传自主评价政策,鼓励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和社会评价机构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指导8家企业完成企业自主评价备案工作、8家企业开展自主评价认定,实现技能人才新增。
(3)积极推动“南粤家政”工程,满足群众需求。以母婴、居家、养老、医护四大项目为重点,大力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加快专业型、复合型中高人才培养,组织家政从业人员参加2024年度“韶关保姆”“丹霞月嫂”评选活动,其中2人被评为“丹霞月嫂”,1人被评为“韶关保姆”。
5.坚持源头治理,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1)加强对劳务派遣企业的管理,不定期对劳务派遣企业及用工单位开展执法检查。通过“用工体检”、接受电话咨询、来访解答等方式宣传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企业严格落实保障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相关规定。
(2)开展青年仲裁员志愿联系企业活动。对近年来劳动案件多发的企业进行复盘分析,撰写“仲裁建议书”,常态化开展“法治人社 志愿青春”系列活动。组织仲裁员通过上门送法、以案释法等方式为企业管理人员答疑解惑,增强企业知法、守法的意识。
(3)加大排查整治力度。组织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全区劳动关系领域基层劳资纠纷排查化解和“安薪行动”的专项行动,全年出动执法人员160人次,有效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同时,持续抓好欠薪线索核查工作,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妥善处置。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打造基层集成就业平台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300人以上,完成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200人以上。全年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和“直播带岗”10场以上、开展职业指导下基层活动5场以上。全面掌握辖区企业缺用工情况,全年对接重点用工企业45家次以上。同时,整合街道社区公共资源,将就业服务融入社区驿站的便民服务,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在武江辖区内建设更多“就业驿站”,将公共就业服务项目延伸到基层,帮助企业招纳人才、群众择业就业,助力“百千万工程”持续走深走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促进基本养老保险提质增效
加强扩面征缴工作,联合区税务部门,分析研判,全面谋划,摸清我区社会保险征缴基本情况,找准扩面征缴增长点,精准发力,全力完成省、市下达的2025年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任务。
(三)持续深入落实“百团千才万匠”人才工程,推动人才入县下乡
积极主动向企事业单位宣传人才政策,做好创新创业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申报和青年人才的认定工作。进一步发挥人才驿站柔性引才的平台作用,开展好人才驿站活动,柔性引进专家开展技术指导、成果转化,项目合作活动,在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方面发挥作用,助力“百千万工程”。开展2024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服务。
(四)推进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大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
全面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整体技能素质。推动企业、行业、院校积极参与各类技能人才培养,着力构建行业企业广泛参与、校企共建共评共享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模式,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五)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1.加强对在建工程项目、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监管,持续跟踪未化解或者未完全化解的欠薪案件,强化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常态化开展欠薪隐患排查,加强部门协作,严厉打击恶意欠薪等违法行为,妥善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维护劳资领域和谐稳定,确保武江区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98%,武江区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98%。
2.定期与区法院座谈交流,通报案件处理及裁审衔接情况,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和诉讼衔接工作对接机制,增强争议多元化解质效,加强诉讼与调解、仲裁的有机衔接;进一步提升“互联网+调解仲裁”和“要素式”办案效能,确保劳动人事争议结案率、调解率分别达到75%、95%。
3.持续开展劳务派遣用工专项检查,规范劳务派遣企业用工行为;针对外卖、快递、网约车等行业开展法律法规宣传,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联合区总工会、区工商联对试点企业、乡镇、商会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指导、检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