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粤武优品”区域公共品牌和“西联电器”品牌;建设乡村振兴车间11间;打造孟洲坝夜市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市级试点;水口村在全市率先开展“整村运营”模式;知青文化园、水口银滩等一批农文旅产业平台建成……
今年以来,武江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部署要求,围绕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聚焦“搭平台、补短板、建机制”,用好武江区“1088”三张清单,有力推动强区、富镇、兴村,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做强产业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在武江区甘棠工业园韶关市咏翔豆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各类机器高速运转,工人们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我们首创空汽豆腐,与传统豆腐不同的是,空汽豆腐不使用石膏、卤水,也不使用内酯、酸汤,而是利用空气的原理,通过离子水来使豆腐凝固,无需消泡剂和添加剂,也能制作出口感鲜甜,香味浓郁的豆腐。厂房24小时开工生产,产品均可快递发往全国各地。”咏翔豆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小聪向记者介绍,随着空汽豆腐的招牌日益响亮,该公司趁热打铁转型成为涵盖种植、研发、生产、销售全产业豆制品公司,努力打造区域经济特色品牌,让空汽豆腐成为武江的一个亮点品牌。
距离甘棠工业园几公里内,被列为武江区“一号工程”的武江区城乡融合产业园,3条主次干道已全线通车,园区“七通一平”工程、污水处理厂工程和园区供水保障工程已进入后期收尾阶段。8月26日,武江区城乡融合产业园首个项目——广东民族产业发展集团智数型冷链物流基地及央厨预制菜集群建设项目落地开工。10月30日,总投资5亿元的广东中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A级新型防火保温材料(岩棉)生产基地项目在园区举行开工仪式。距离上个开工建设的入驻项目,仅过去了2个月。
“武江区给我们营造了非常好的营商环境,我们的项目才能实现从签约入驻园区到开工建设,仅用了40天。”广东民族产业发展集团总经理张思琪表示。
按照省、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有关工作部署,武江区成立了县域经济专班,在产业有序转移、财政、金融、人才、要素保障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立足资源禀赋发展县域产业,通过强化园区平台建设、狠抓“四上”企业培育、精准开展招商引资等举措,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武江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积极对接省、市职能部门,解决项目落地要素制约难题,促成锦胜装配和富增泡棉等一系列项目签约落户。坚持提升城区消费能级,打造特色区域消费中心城区,保利广场、摩尔城、富康广场等5个商业综合体日益繁华,孟洲坝夜市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市级试点被南方日报评为“粤北最受欢迎夜游目的地”。建设了知青文化园、水口银滩等一批农文旅产业平台,成功举办了广东韶关首届汽车场地越野联赛、“缤纷水口·魅力武江”龙舟文化旅游节、水口银滩灯光节等文旅活动,车八岭武江科普基地、重阳水口水上运动基地等网红打卡点持续火爆。全区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长25.7%,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增长32.2%,实现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7.87%、29.45%。
据统计,截至目前,武江区完成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72个,合同投资额89.26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30个,新竣工投产项目2个。新开工建设项目54个,合计完成年度投资额近16亿元。
完善服务
促进乡镇美丽宜居
“好大变化啊,周围环境、风景好很多!以前,这里长满了竹子、山蕉……”75岁的麦伯高兴地指着新建的麦屋码头公园说道。
放眼过去,武江河畔,古树、绿草、凉亭、渡口、碧道……绿意盎然,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画卷尽收眼底。位于武江区西河镇糖寮村委麦屋小组,近6000平方米的麦屋码头公园正是西河镇北片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一期——什石园糖寮示范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打卡”看到,公园里还配套建有停车场、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休息石椅、庭院照明灯等基础设施。
该项目是西河镇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近800万元,现已全面竣工,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沿武江河修建碧道4231米,配套安装护栏、太阳能路灯、休息长椅等设施,修建有糖寮麦屋码头公园和骑行驿站。“公园和绿道建好后,每天都有人开车过来这里玩,很多是奔着那两株百年的古樟树和榕树慕名过来的。”麦伯说。
“百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武江区不断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科学引导乡镇差异化发展,深入推进圩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完善养老院、幼儿园、充电桩、快递物流等公共服务,打造小城镇产业、服务业,扎实建设“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美丽圩镇。
近年来,武江区通过深入实施“打擂比武”人居环境整治活动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成功打造龙归至江湾省级美丽乡村精品线、“青林水岸 红色印记”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推动美丽乡村串珠成链、连片成景,让乡村风貌更美、韵味更足、群众幸福感更足。截至目前,全区建设“四小园”920个,全区277个自然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其中美丽宜居村以上村180个。
改革破题
激发农村发展动能
“以前来重阳镇水口村是因为怡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龙舟文化,没想到现在还有这么大型的灯光烟火秀和文化文艺表演,真的好美好浪漫!”市民刘女士拿着手机拍摄记录着水口银滩美轮美奂的璀璨夜景。
水口村灯光节“秀”出的是美丽乡村景色,绘出的是乡村“夜经济”美丽画卷。该村的嬗变得益于今年武江区推动落实“百千万工程”工程,以水口村水上无动力运动基地建设为契机,在全市率先引入乡村运营团队,探索“运营主体+强镇富村公司+村委+村民”的整村运营模式,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
在还未引入乡村运营团队之前,水口村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打造了许多农文旅融合新亮点,培育了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生态体验、研学实践等乡村游新业态,虽说乡村文旅资源、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但也存在资源资产碎片化、发展内驱力不足等问题,优质的农文旅资源并未得到最大效益的经济转化。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建设,还需要懂运营,引入乡村运营团队是适应乡村发展新形势的体现,目的是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通过运营激活乡村的内生动力,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水口村党支部书记张纯艳说。
重阳水口“整村运营”项目的成功落地,引导了村集体、村民以土地等资产入股,每年按比例得固定分红,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运营仅2个多月时间就接待客流超4.5万人次,营业额达12万元,带动了32人在“家门口”就业,村民收益超万元。
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单级跳”,而是循序渐进的“健步走”,水口村整村运营的乡村振兴之路仍在持续探索中,乡村运营团队需要立足水口村实际,摸清当地市场规律,不断创新、总结经验,走出一条契合水口村农文旅产业运营发展的道路,打造武江区未来乡村的运营样板。
今年以来,武江区积极搭建镇级运营平台,实现强镇富村公司5个乡镇全覆盖,统筹驻镇帮镇扶村资金,按每个镇不少于200万元拨付到镇,扶持建设厂房等固定资产,推动产业项目不断壮大、村集体收入不断提升。同时,借力多方帮扶资源,促成东莞市资助武江区强镇富村公司近百万元,有力夯实强镇富村公司运营基础。截至目前,全区强镇富村公司营业总额654.54万元,其中2023年达360.2万元。
放眼未来,一幅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将在武江大地上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