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华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武江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最美最优中心城区目标,以“党建引领融合共建”为统揽,在工作上谋求“三度”融合,实现“三力”齐驱,擘画基层党建创新、城市品质提升、民生持续改善的最美新华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一、强化组织建设“高度”,固本强基发挥党建“引领力”
强化政治引领,筑牢队伍基础。全面推动党的组织向基层、企业、社会组织延伸,着力构建“街道党工委—17个社区党委—64个网格党支部—28个‘两新’组织”的治理体系,党员人数达3650人,深入推进“社区吹哨、党员报到”“街社呼叫、部门销号”“大工委”“大党委”工作机制,确定共建项目50余个,充分运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教育抓好对党员干部队伍经常性思想教育,强化责任担当,为推进街道各项事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落实“党建+疫情防控”“党建+基层治理”“党建+文明创建”“党建+抢险救灾”“党建+老旧小区改造”等“党建+”引领模式,切实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打赢“1004”疫情防控阻击战和“0619”洪灾防御攻坚战。
强化组织引领,提升红色阵地。大力推进“红色阵地”提升工程,积极发挥党群服务中心辐射带动和主心骨作用,加强城市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十年来,新华街道优化提升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综合文化站等阵地建设,为党员群众提供教育培训、日常办公、文体娱乐等公共服务事项一站式服务,以“党课开讲啦”“我们的节日”“4点半课堂”“每月讲坛”等活动为载体,打造有温度、受欢迎、聚能量的党员群众温馨家园,不断提升资源融合度、功能实现度、群众满意度。
强化文化引领,擦亮党建品牌。实施“红艺新华”党建引领文化服务特色项目,开展“老兵讲故事”“暑假红艺小课堂”等系列主题活动,同时以17个社区自身资源优势和区域治理需求为触角,辐射形成“一社区一品牌、一品牌一特色”,创新打造“清风花城”“医路有你”“和你在一起”“大健康”“巾帼湾”“邻里汇”等一批党建创新品牌,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红色矩阵”,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股劲、一盘棋,汇聚亮点纷呈的党建工作局面。
二、展资源整合“广度”,激发增进民生福祉“内动力”
用心用情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建立2个“风采长者饭堂”、1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个长者服务中心,辐射辖区多个老旧小区,解决辖区孤寡独居和失独老人的饮食起居“操心事”;启用精神医学的规范模式运作,建立康园中心,为辖区精神、智力、肢体等三类群体提供精神救助;打造街道综合文化服务平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文化服务站开放以来,吸纳社会志愿者队伍,最大限度地满足周边居民的文化精神需求,活跃社区居民群众文化生活,为营造文明和谐社区提供重要保障。
用绣花功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现在小区不仅环境变美了,我们的安全感也提升了!”居住在拖拉机厂东区宿舍小区居民开心地说道,该宿舍小区建于70、80年代,楼体老化、路面坑洼、卫生脏乱、停车失序等问题长期困扰小区居民,围绕居民提出的意见建议,新华街道对拖拉机厂东区宿舍12栋居民楼进行集中改造,惠及居民约251户,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70多万元,完成了小区路面硬底化、打通出入循环通道、安装人脸识别门禁、车辆智能识别、平安智感系统、“三线”规整、小区绿化提升、雨污分流等基础项目,引进物业规范化管理,打造平安居智感小区。新华街道坚持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018年以来,全街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44个,目前已完成织布厂西区宿舍、合成氨厂宿舍小区、拖拉机厂东区宿舍等35个老旧小区改造,投入资金约14200万元。
三、厚植文明创建“深度”,提升共建共治共享“凝聚力”
以“网格化+五级联创”管理为基础,发动党员干部齐上阵,“红马甲”“红袖章”等志愿服务深入人心,新华街道充分利用卫生、法律、教育、执法等部门在职党员岗位优势和专业特长,组织党员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心理辅导、义诊、法律咨询等志愿活动,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功能建设,充分依托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7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用好全街1000余名志愿者力量,同时积极开展城市环境容貌提档升级活动,街道、社区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对照文明创建标准,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以社区小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部位为重点,彻底治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摆乱卖等行为,形成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全面推进的文明创建新格局。
建功新时代,奋进征程上,新华街道广大党员干部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重整行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创造不负时代、不负居民群众的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