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目标,牢牢把握《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和《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相关规定和要求,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我镇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法治建设重大部署的情况
我镇始终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作为理论武装的“第一课题”,以党的二十大法治建设战略部署为根本遵循,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传播和实践转化。通过构建“学习、教育、活动”三位一体工作体系,持续深化理论阵地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课堂、进基层、进头脑;强化理论研究的系统性、阐释宣传的通俗性、贯彻落实的协同性,以学理化研究夯实思想根基,以大众化表达提升传播效能,以一体化贯彻促进知行合一,切实将法治思想转化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法治强镇的实践动能。
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情况、紧密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推动法治广东建设的具体举措
我镇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引,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建设的行动纲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镇党委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及重点法律法规纳入理论学习年度规划,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议题”制度、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新媒体矩阵,组织党员干部常态化开展学习。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统领全局,把法治思维贯穿改革攻坚、发展实践、矛盾化解各环节,以法治方式破解难题、推动工作,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为建设法治强镇提供坚实理论支撑和实践保障。
三、2024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深化理论学习,筑牢法治根基。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垂范,通过理论学习会、班子会等载体,原原本本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及法律法规,推动法治学习常态化、系统化。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引导全镇干部群众树牢法治信仰、增强法治思维,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二)健全法律顾问机制,强化法治保障。我镇与广东省行而知律师事务所建立深度合作,构建规范化法律顾问制度。聚焦“三重一大”事项及复杂问题,建立法律审查前置机制,通过专业论证、风险评估、合规审查等环节,确保重大事项决策依法依规,推动政府履职行为程序化、法治化。
(三)压实法治建设责任,推动落地见效。坚决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等文件要求,镇主要领导扛牢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点任务亲自督办。将法治建设纳入年度考核体系,推动法治要求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法治手段破解难题、优化治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支撑。
四、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的情况,以及落实2024年全面依法治省工作要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相关安排的情况
(一)贯彻落实依法行政。我镇作出重大决策、推行重大事项及出台重要文件前,严格进行合法性审查,向镇聘请的法律顾问及司法所咨询,听取相关意见和建议。所有重大事项或工作举措全部按规定程序出台,杜绝重大事项或工作举措出台违规、领导班子决策违法或者侵犯群众合法权益引起群众非正常上访等相关事件。
(二)贯彻落实行政执法机制,加强重点领域执法。我镇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部门“三定”方案明确的相关职能,落实执法事项。截至目前,我镇已办理行政检查395宗,行政处罚案件8宗,严格依据法定程序执法,按照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规定,做到依法执法。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普法政策宣传,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大力推行执法公示制度,全面公开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职责、执法依据、处罚标准、运行流程、执法规范和监督途径,推进阳光执法、文明执法、规范执法、有序执法。
(三)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做好“八五”普法工作。为建设“法治西联”,我镇以治安防范宣传、普法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禁毒条例等内容为宣传重点,积极提升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在治安防范宣传中,通过黑板报、宣传单、座谈会等形式,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防范知识,增强群众自防能力和反诈意识。如针对一些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情况,深入社区,开展现场警示教育,以提高群众的防范能力。在普法宣传过程中,以重大活动、节假日、主题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人员开展集中宣传活动20余次,悬挂横幅及电子屏宣传17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较好地营造法治宣传氛围。群众法治意识逐步增强,法治环境整体提升,切实维护了我镇社会和谐稳定。
(四)加强刑释、矫正人员管控,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为依法适用社区矫正,贯彻落实刑罚执行工作,镇司法所高度重视,针对矫正对象落实“一人一档,专人专案”工作方案,加强日常管控,累计开展当面报告约330人次、个别谈话教育253人次、组织开展公益活动5次、开展教育学习活动11次、进行实地查访220人次。截至目前,四类人员管控无一人重新犯罪、无一人撤缓收监、无一人脱管漏管、无一人治安拘留,切实做到四个无。切实做好对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建立“一人一档”帮教档案,对安置帮教人员采取非强制性教育措施,使安置帮教人员树立自新信念,尽可能将安置帮教人员再次犯罪的可能性控制到最低,并在各村居确定专人专责、跟踪帮教,层层落实责任制度,并定期摸排走访。通过降低社会层面不稳定因素,为镇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五)促稳定、护平安,依法调处矛盾纠纷。在案件调解方面,2024年以来,我镇共调解案件约154宗,涉及金额共计约3000万元。其中,我镇完成武江区法院委派的诉前调解案件67宗,涉案金额共计约30万元。
(六)加大信访维稳工作力度,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模式。我镇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包案制度,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依法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和方法,确保辖区治安持续稳定。在信访工作中,接待了群众来访咨询106批,共311人次,信访案件接上级交办27件,到期办结24起,未到期正在办理3件,办结率、反馈率均达100%,同时,开展了重复访治理案件调处工作,对上级交办的1宗重复访治理案件调处完毕,办结率达100%。没有因矛盾纠纷调处不及时或不适当引发的非自然死亡、民转刑案件和群众性械斗事件的发生,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对热点、重点、疑难信访件办结率达100%,对区领导批示和区信访局转办、交办、督办的信访事项做到按时按质书面上报,办结率达100%。
(七)杜绝毒品,禁毒工作有序开展。我镇党委、政府以创建禁毒示范镇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以健全落实禁毒工作责任制为抓手,以加强易制毒企业监管为重点。截止日前,西联镇户籍在册吸毒人员184人。中风险16人、戒断三年后157人(其中戒断三年未满五年17人,戒断五年后140人)、死亡5人,监管6人,社戒5人(其中1人在惠民工作站执行),社康1人,未成年1人,流入28人,流出14人。
在禁毒工作中,我镇被列为2021年禁毒重点关注地区镇之一,整治期限为一年(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我镇按照《韶关市各县(市、区)重点整治镇街成效评估办法》,全面对标对表,把重点整治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禁毒重点整治工作成效达到了国家、省、市关于禁毒重点整治的验收标准,实现了整治预期目标,2022年底顺利完成了摘帽。2022年我镇被列入韶关市各县区创建全省禁毒示范镇街名单,我镇11个村(居)均申请了创建无毒村(居),创建率为100%,经区禁毒办验收,10个创建村(居)达无毒村(居)验收标准,我镇无毒村(居)覆盖率达90.9%。
辖区内制造业企业较多,有易制毒化学品企业48家,社情、毒情较为复杂。近三年来,我镇共召开禁毒宣传教育会668场次,制作毒品预防教育宣传专栏12个,发放各类禁毒宣传材料6万余份。我镇每个村(居)每月开展至少2场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截至今年5月31日,西联镇积极通过媒体或网络宣传平台成功推送禁毒稿件共90篇,阅读量总数超10万人次以上,其中中央级主流媒体21篇,省级主流媒体6篇,市级主流媒体62篇,区级主流媒体90篇。我镇无发生本地户籍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案(事)件;无发生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案件;无发生制造毒品案件或者制造制毒物品案件;无发生未成年人吸毒案(事)件;无发生50克以上大宗毒品贩卖毒品案件;本地户籍吸毒人员复吸率为零;在市禁毒办污水监测中毒品滥用水平远低于本市平均值。
五、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在区委、区政府的强有力的领导和区依法治区办指导下,2024年我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旧一定的困难与不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执法力量与任务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当前全镇在编行政执法人员共15人,实际专职执法人员仅11人,且全部集中于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随着区级执法事项下放和机构改革深化,原市场监管、自然资源、规划建设等领域执法职能整合后,执法事项数量大幅增加,导致现有队伍面临“小马拉大车”困境。加之部分执法事项权责边界尚未完全厘清,执法人员在应对跨领域、复杂案件时存在“力不从心”现象,难以有效覆盖各条线执法需求。
(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仍需完善。我镇因项目密集、工地众多、征地拆迁任务重等因素,农民工薪资纠纷、土地征收争议等矛盾呈高发态势。当前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存在人员配备不足、专业力量薄弱等问题,且部门间协同化解机制尚未形成合力,导致部分纠纷化解周期长、效率低。需进一步健全“村(社区)—镇”两级调解网络,完善多部门联动调解机制,推动矛盾化解关口前移。
(三)法治能力建设存在短板。部分干部职工对依法行政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具体表现为:行政决策缺乏系统性法律风险评估,政务服务流程存在不规范现象(如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全面),个别领域仍存在“重管理、轻服务”倾向。需进一步健全法治培训体系,强化程序意识和规则意识,推动依法行政向纵深发展。
(四)法治宣传实效有待提升。受限于经费不足、形式创新不足等因素,当前法治宣传仍以传统线下活动为主,普法覆盖面有限,群众参与度不高。需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探索“互联网+普法”新模式,结合群众需求定制普法内容,通过案例教学、互动体验等形式增强普法趣味性,推动法治理念真正入脑入心。
六、下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深化法治浸润工程,构建全民参与的法治生态。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长效机制。严格落实法治培训制度,通过专家讲座、案例研讨等形式,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依法行政、依法用权”的示范标杆。加大对法治宣传经费投入,利用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大力推进“智慧普法”行动,努力实现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建立融合“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法治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锻造法治建设铁军,提升依法行政核心能力。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的法治工作队伍。制定法治工作人员素质培训计划,逐步实现人员专业化,办公自动化,办事程序化,处事高效化的目标。严格执行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将法治建设成效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建立“季度自查+年度评估”机制,倒逼责任落实,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
(三)强化政务公开力度,打造透明高效阳光政府。以政务公开平台和政务公开栏为主要阵地,优化信息公开申请受理、审核、答复等环节,严格依法依规办理,确保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到实处,做到信息公开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