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江区自然资源局信息公开

韶关市武江区2023年度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专项报告

发布日期:2025-02-26 17:25:06 来源:本网
打印

韶关市武江区2023年度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专项报告

——2024年6月27日在武江区第十届人大常委会

第二十九次会议上

韶关市武江区自然资源局局长  周福升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报告制度>有关工作的通知》(韶自然资(联)字[2020]20号)的有关要求,现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区2023年度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相关情况,请予审议。

  一、工作概况

  我局牵头组织区住建局(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武江分局等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按要求及时提供数据信息,由我局汇总整理,完成武江区2023年度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专项报告,内容以土地、耕地、湿地、矿产、森林、水等自然资源数据为基础,汇报全区国有自然资源总体情况。

  二、国有自然资源基本情况

  (一)土地资源情况。截至2023年底,我区国有土地总利用面积为8002.65公顷,其中,农用地2119.3公顷、建设用地4209.02公顷、未利用地1674.33公顷,占比分别为26.48%、52.60%、20.92%;商业用地353.66公顷,工业用地798.28公顷,其他用地20.12公顷,占国有土地比重分别为4.42%、9.98%和0.25%。2023年度全区实施土地储备项目为27个,面积共5951亩,完成1255.7亩。2023年度全区共完成供地571亩,其中出让面积59.7亩;划拨面积511.3亩。闲置土地处置方面,2023年度完成市自然资源局下发的涉及我区行政范围内的疑似闲置土地138宗,面积合计356.36公顷。

  (二)主要矿种储量和矿产资源情况。我区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但储量较少,共生、伴生矿较多,主要有煤矿、铁矿、铅锌矿、锡矿、钨矿、金矿、银矿、石灰石、高岭土、莹石矿等。铅锌矿(小型)主要分布在重阳镇;石灰石储量丰富,品质好,主要分布在西联镇、龙归镇、西河镇;萤石矿主要分布在龙归镇续源、江湾镇架锦坑;陶瓷矿(高岭土)主要分布在重阳镇、龙归镇;煤炭矿区有芙蓉山、田心、车角岭煤区(已停采)。

  (三)森林资源情况。截至2023年底,本区森林覆盖率为70.45%,其中森林蓄积为396.02万立方米,公顷蓄积为91.32立方米,天然林蓄积为201.42万立方米,人工林蓄积为194.6万立方米;天然林共26099.02公顷,人工林共22023.9892公顷。生态建设与保护方面,在营造林中(财政投资),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林分优化)108公顷,森林质量改造优化30公顷,新造林抚育55公顷,森林抚育67公顷,生物防火林带抚育121公顷。自然保护地方面,我区现有自然保护地2个,分别为韶关武江区芙蓉山地方级森林公园和韶关武江区张九龄地方级森林公园。

  (四)水环境基本情况。2023年,武江区4个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优良比率100%;十里亭市级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区水质指数为3.1269,排名全市第4,水环境质量同比改善2.31%。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及工作成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自然资源管理与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维护自然资源资产国家所有,并为全面履行“两统一”职责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数据与决策支撑,我区扎实推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各项工作。

  (一)加强规划引领作用,推进镇、村规划编制。典型镇、村规划编制可将镇域范围内的存量村庄建设用地进行腾挪,盘活土地资源,保障经济发展用地。区自然资源局引导各镇以典型镇村规划编制为契机,谋划基础设施、产业和村民建房内部空间的布局,助推百千万典型镇村创建工作。目前,已完成6个典型村以及1个典型镇的规划编制成果。

  (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2023年11月,我区启动龙归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编制工作:规划补充耕地、耕地恢复项目9个,总规模约2826亩;垦造水田项目4个,总规模1514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个,总规模约8700亩;“千亩方”农田综合整治项目3个,总规模约7089亩。建设用地整理方面包括盘村、马渡村、龙归村、社主村等12个空心村整治项目,总规模约425亩。生态修复方面谋划5个矿山修复项目,总规模约2010亩;水环境治理方面谋划1个项目,总长度8.82千米。

  (三)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根据国土空间规划“三线三区”划定成果,武江区耕地保护目标7.220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8603万亩。2023年国土变更调查,全区耕地面积约为7.522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后,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9796万亩。耕地质量持续保持稳定不变。我区积极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实现耕地流入大于流出,积极推进垦造水田工作,完成垦造水田约600亩。

  (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2023年,我区大力开展绿美武江生态建设。一是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重点工程(林分优化)面积8480亩,新造林抚育832亩,森林抚育2000亩,完成率100%;二是开展2023年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共计20次,参加人数约8000人,种植苗木22000余株;积极开展认种认捐活动,全区完成认捐超过18万元;三是完成江湾镇绿美古树乡村建设,建成具有游憩、观赏、科普宣教等综合性功能的古树乡村一个;四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对我区松树林及含有松树的混交林进行松材线虫病疫情普查,普查面积约15.41万亩,完成飞机防治4万亩,清理松材线虫病枯死树9000余株;五是做好名木古树保护工作,古树挂牌率、责任书签订率、复壮率均达100%;六是全面推行林长制,构建区、镇、村三级林长体系,设立区、镇、村级林长共385名,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我区森林资源管理水平,实现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全覆盖;七是结合森林督查、卫片执法,开展违法违规使用林地专项整治行动,按照《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坚决做到立查立改、边查边改、依法依规从严查处;八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指导各镇(街)、林场做好全年特别是重要时间节点的宣传巡护、野外火源管控、隐患排查整治、队伍建设与装备维护等,2023年全区未发生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受害率有效控制在0.9‰内。

  (五)着力推动矿产资源价值化。一是推动龙归镇红尾坑熔剂矿出让工作,已于2023年6月12日完成挂牌出让,由保久(韶关)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摘牌;二是推动龙归镇三棵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出让工作,已于2023年11月23日成功挂牌;三是推进工程涉砂石处置项目,2023年度,共推进了龙归镇石背山石场越界开采石料资源、莞韶工业园沐溪八路(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建设工程项目石料资源及武江区沐溪村委大、细安置新村后山石料资源拍卖工作。

  (六)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一是做好地灾隐患点登记与核销工作。我区登记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16处,其中威胁100人以上的隐患点3处,现已完成工程治理7处,拟核销1处。二是积极为推进地灾隐患点工程治理争取资金。开展了7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其中2个为在册地灾点治理项目。三是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值守制度和巡查制度,将“六早”防御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七)加强土地要素支撑。2023年,区自然资源局积极做好用地报批工作,为区重点项目落地提供政策指引和要素保障。一是为相关文旅、光伏供电项目和重大产业平台在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布局中积极争取区级的规模,为南岭康养小镇、武江文创园、光伏升压站、温泉项目都布局了用地规模,为下一步完善手续促项目落地做好规划保障。二是积极为项目选址出谋划策,通过活用《广东省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引》有关规定,为山蕉知青园、江湾水上游、带头古道等文旅项目提供用地指引,确保项目用地合法合规顺利建设运营。三是开展17个项目用地报批组卷工作,取回用地批文16宗,落实用地指标报批面积约1006亩,为武江区城乡融合产业园、武江区法院、武江区康乐养老中心等项目落实用地保障。

  (八)加强水环境治理。一是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印发《武江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组织职能部门开展小流域入河排污口全面排查,排查出入河排污口71个。积极落实整治任务,“四个一批”确定的13个问题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治;市住管局下达的31个排口整治清单已完成整治25个,剩余6个正有序整治中。建立重点流域排污口动态管理台账和责任主体清单,梳理确认重点流域排口分类信息,完善重点监管入河排污口信息,形成重点监管入河排污口“一口一档”。二是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强化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完成“千吨万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的水源基础信息调查更新,动态调整在用农村水源清单;推动城镇供水扩网工程建设,印发《韶关市武江区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实施方案》,健全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机制;加强武江十里亭饮用水水源地日常巡查,印发《关于保护韶关市区武江饮用水水源地的告知书》《西河镇饮用水水源保护监督管理巡逻制度》。三是深入推进城镇生活污染治理。深入开展市政排水管网排查,夯实市政污水管网管护责任,开展日常雨污管网排查、养护和清淤工作,注重管网精细化管理,2023年共疏通排水管道及方渠约35000米,清疏雨水格栅及四防装置14000余个,清理砂井2400与个,更换四防1000余个,清理淤泥淤积约1800立方米,完成管道破损修复改造26处共600米;大力推进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实现雨污分流。四是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区277个自然村共有216个自然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77%;建立健全长效化运维管理机制。2023年,我区印发《武江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试行)》,构建了区、镇、村和运维单位四级运行维护管理体系;谋划了武江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运维项目,并选取专业第三方运维单位对龙归、重阳、江湾3个镇已建成未运维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管维,确保站点规范、正常运行;完善运维考核机制。每半年组织开展PPP项目运维绩效考核,每季度组织开展EPC项目运维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项目绩效挂钩,倒逼运维单位落实责任。

  四、全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差距和挑战。一是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生态保护与补偿、自然资源高效利用机制还不完善,推进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务十分艰巨。二是缺乏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报告编制顶层设计。各种自然资源属性不同,不同管理部门管理基础、统计口径、分类标准不一致,与其紧密相关的统计核算、监督核查等制度有待规范,相关的管理体系和机制也不够健全。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改进措施

  会同相关部门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和统一确权登记制度,完善自然资源资产报告制度,更好地服务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自然资源整体保护。科学编制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按时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勘界立标工作。严格执法,源头预防、及时制止破坏自然资源资产行为。加强生产矿山季度动态监测,及时发现越界越层开采矿产资源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自然资源执法队伍建设,严肃查处重大违法案件。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行刑衔接,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严格按照根据上级工作部署,完成武江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报上级审批后组织实施。

  (二)促进自然资源资产集约开发利用。推进土地、矿产、水、森林资源有偿使用。严格执行产业用地政策及各类土地使用标准,总结推广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加强亩均效益评价成果运用,倒逼低效用地退出。加强土地批后、供后监管,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及低效用地清理处置力度,强化土地要素支撑。一是结合武江区2024年重点项目计划和招商引资情况,着力保障各重点项目用地需求,持续为区级实施项目做好用地选址核查工作,为项目立项实施做好用地用林保障服务,指导各镇街、各部门严格按照《武江区项目前期用地选址工作指引》做好项目选址谋划;二是持续做好重点项目用地报批工作,尽早完善江湾温泉、教师发展中心二期、红尾矿工业场地、龙归产业园三期等项目的用地报批手续,争取1000亩以上用地指标;三是加快推进“三旧”改造项目实施建设,实现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争取年内完成冷水坑食品机械厂、原第二拖拉机厂、富康广场二期三个“三旧”改造项目的出让工作。积极谋划储备科创园工改工、万通城等一批“三旧”改造项目推进实施,确保年内有所推进,为我区旧城改造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三)推进矿产资源价值化。继续做好龙归红尾坑熔剂矿、三棵松灰岩矿等项目后续建设服务,推进重阳三墩寨灰岩矿、江湾梁屋地热田等矿权出让,谋划龙归槟榔山矿区制灰用、建筑用石灰岩矿采矿权、西河镇马屋地热资源等采矿权出让。

  (四)强化水资源监管。一是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力争比全省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至2024年底,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5%以上;坚持“花小钱、办大事、办实事”的原则,合理选取新建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的工艺,逐步推进已完成治理的自然村的提质增效,提高管网接户率。二是加快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快完成2021年省排查移交的6个重点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销号。三是强化城市污水治理,实施市政内河整治提升工程,分阶段、分区域实施武江区市政内河整治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林桥坑问题水体整治,完善雨污分流,补齐污水收集短板,确保污水“应截尽截”。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审议意见,主动接受我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指导,扎实做好我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各项工作,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特此报告


韶关市武江区自然资源局

2024年6月27日


相关附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