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商引资

“百千万工程” | 精准施策破难题,多维服务优环境——惠民街道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纪实

发布日期:2025-06-03 16:13:01 来源:本网
打印

图片1.jpg


图片2.jpg


图片3.jpg

  

  近日,惠民街道辖区某血透中心因市政管道突发爆裂停水,储水仅够维持当日诊疗,三十余位依赖透析治疗的患者面临治疗中断风险。街道企服专班获悉后迅速响应,仅用不到1小时便提供了应急供水方案,及时化解危机,保障患者得以正常治疗。

  这看似偶然的一件小事,正是惠民街道长期坚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惠民街道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锚定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需求,创新构建“问题搜集—精准施策—长效保障”服务体系,以系统集成的“组合拳”举措推动营商环境迭代升级,为区域经济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能。

  商会搭桥纾企困,需求导向破堵点

  搭建政企连心桥,精准摸排急难愁盼。街道领导班子主动作为,携手惠民商会骨干成立工作组,深入辖区200余家企业,开展“面对面座谈”深度交流、“入企探访”实地考察,累计调研时长超过300小时,涵盖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等70%以上辖区重点行业。全方位倾听企业家心声,细致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设备升级、市场拓展、资金周转等实际困难。从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改造需求,到小微企业的融资瓶颈,逐一记录建档,形成4本精细化需求台账,为后续分类施策提供精准依据。

  靶向施策解企忧,人力资源活水来。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惠民街道促成惠民商会与韶关市农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获得8000万元整体授信额度,帮助辖区企业盘活资金链、缓解流动性压力。同时,针对用工短缺问题,联动人社部门举办“南粤春暖”“金秋招聘月”“百万英才汇南粤”等6场大型招聘活动,累计吸引求职者8000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300余人,为200余家企业解决超1200个技术工人、综合管理岗等用工缺口,持续输送人力资源活水。

  专班联动解企忧,代办专窗提效能

  全程服务护项目,跑出落地加速度。莞商大厦项目签约后,惠民街道立即组建由多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服务专班,建立“定期走访、需求直达”机制,累计开展现场办公7次,协调解决企业注册、土地摘牌等问题4项,主动深入企业问需于企。从项目前期的规划设计、用地审批,到中期的工程建设、施工许可,再到后期的项目动工筹备,专班全程跟进,实时联动职能部门解决建设难题,为项目顺利开工建设筑牢保障根基。目前,该项目已于今年四月完成各项前期准备,顺利举行奠基仪式,正式驶入建设“快车道”。

  一站式帮办代办,打造政务暖心窗。秉持“不能说不行,要说怎么办”的服务理念,惠民街道在公共服务中心设置帮办代办专窗,提供全流程定制化服务,实现从工商注册到施工许可的“一对一”全程跟踪、“一条龙”高效代办,主动当好企业发展的“店小二”和“服务员”。在曼卓美学艺术酒店项目招引中,街道企服专班靠前服务,提前对接职能部门梳理审批清单,指导企业完善申报材料,仅4小时就完成核名、执照申领、公章备案等事项的帮办代办。截至目前,已服务25个重点项目,平均办事成本降低15%、政务服务耗时缩短18%,实现企业办事成本与政务服务耗时“双下降”。

  整合资源强联动,双线协同优服务

  集成服务少跑腿,延时办理更便民。聚焦企业群众办事痛点,惠民街道优化公共服务中心涉企服务布局,将营业执照申领、小微企业社保补贴申请、户外广告设置、临时建筑物搭建等高频事项集中办理,依托跨部门协同联动,实现“一站式”集成服务,企业群众跑动次数较以往减少32%。同时,推出“延时服务”特色举措,仅今年一季度,就为近60人次加班办理,累计延长服务时长超35小时,用“窗口不打烊,服务不断档”的务实举措,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线上网办“零跑腿”,线下速办“一次结”。线上服务依托“粤省事”小程序、“粤智助”政务服务自助机等数字化工具,推动高频事项“全程网办”,实现材料提交、进度查询、证照获取全流程线上操作,让群众办事“零跑腿”。线下窗口则以“一次性告知”机制为抓手,将材料补正准确率提高至98%,当场明晰材料补正要求,避免群众反复跑。同步推行标准化模板,规范材料准备流程,精简冗余证明,办理周期平均压缩26.5%,助力政务服务从“能办”迈向“好办、快办”。

  监管规范减负担,专项整治护公平

  “双随机”公开透明,“少打扰”安心发展。惠民街道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制定涉企检查事项清单和动态更新执法人员名录库,通过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人员、及时公开检查结果,2024年累计开展双随机检查525次,检查结果公示率达100%,确保监管过程公平透明、规范有序。在此基础上,推行“非必要不打扰”监管机制,实施企业“宁静生产周期”管理模式,企业年均接待检查次数从4次降至2.5次,除特殊情况外,对企业同一事项原则上不重复检查,检查频次同比下降27%,让企业得以轻装上阵、专注发展。

  专项监督治乱象,正风肃纪优生态。惠民街道纪工委聚焦涉企执法与服务保障领域,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贯穿监督全过程,组织专题学习4次,覆盖相关部门干部及一线执法人员53人次,统筹实施两项专项监督:一方面,针对滥用执法权、趋利性执法等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规范执法行为;另一方面,围绕重点项目建设、政务服务等领域强化服务保障监督,开展专项督查5次,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同时,前移监督关口,全面自查自纠,精准排查问题易发环节,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运用“第一种形态”谈话提醒,构建“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监督链条,全力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平透明、高效便捷的发展环境。

  多元联动化纠纷,普法强基筑屏障

  构建多元调解网,高效处置保安宁。围绕“平安武江”建设目标,惠民街道深度融合人民调解的柔性、行政调解的权威性、司法调解的专业性,匠心打造“三位一体”调解矩阵。面对涉企矛盾,创新采用情理法交融的疏导沟通、专业法律团队的精准指导、行政部门的提前协调介入等多元方式,为每起纠纷量体裁衣制定个性化化解方案。2023年至今,已累计成功化解155起涉企纠纷,调解成功率达100%,实现矛盾隐患从发现到化解全程在基层闭环处理,涉及纠纷金额共计63万余元,将风险消除于萌芽状态,有力推动“小事不出企、大事不出街”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落地生根。

  法律体检进企业,普法宣传强根基。惠民街道组建由律师、法律工作者、调解员等构成的专业普法志愿者队伍,下沉企业一线开展“法律体检”,对合同纠纷、劳动权益等企业高频法律问题“把脉问诊”。同时,依托“送法入企”系列活动,以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专题讲座、发放图文普法手册、设立现场咨询摊位等形式,为企业提供法治宣传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开展15场普法活动,覆盖2000余人次,发放资料超2500份,提供咨询50余次,帮助企业化解法律风险隐患,切实将法治“养分”注入企业发展脉络,筑牢辖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四梁八柱”。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来栖。从紧急响应的“速度”,到全周期服务的“温度”;从规范监管的“精度”,到法治护航的“力度”,如今的惠民街道,正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继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改革创新中突破,在精准服务中提升,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奏响政企同心谋发展的时代强音,奋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惠民街道  杨茉)


相关附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