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巩卫创文专栏

问效水质提升 攻坚生态短板——武江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直击流域治理关键

发布日期:2025-10-31 11:22:15 来源:武江发布微信公众号
打印

convert_3.jpg


  10月30日,武江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询问会,聚焦东冲河、沐溪河水环境治理,现场“把脉问诊”。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孙理鸣主持会议。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卢建成,副主任曾宏、叶文辉及相关委(室)负责人、部分人大代表参会;副区长段锋刚及市生态环境武江分局负责人到场应询。双方围绕水质变迁、治理实效与长效管护三大核心,直面高质量发展中的生态短板,破解“百千万工程”落实薄弱环节,以精准监督推动流域治理提质增效。

  水质基底:系统治理筑牢防线,黑臭风险动态清零

  询问现场首先聚集两条河流的水质基本面。2024年,武江区构建了“河长牵头、方案引路、监测倒逼”的治理体系,由区长、分管副区长分别担任河长,并印发专项整治行动方案,通过常态化断面水质监测与即时通报整改,倒逼污染防控落地见效。截至目前,两条河流均未触及黑臭水体标准。沐溪河3个问题排口已整治1个,2个正在整改;东冲河6个问题排口完成整治4个,2个持续推进。主要点源污染路径已被全面切断。尤为可喜的是,沐溪河源头水库水质清澈,已成为市民休闲垂钓的“网红打卡点”,为水质稳定筑牢了生态与民生的双重根基。

  数据释疑:三维发力破局,水质实现“逆势提升”

  针对“2025年1-9月两河出口水质较前两年不降反升”的核心关切,市生态环境武江分局从控源、治面、修复三方面系统释疑:控源截污上,结合城市新区建设完善污水管网,实现沿线污水全量收集,并依托雨污分流工程,大幅削减直排风险;面源治理上,联动多部门规范排放,借助检察监督力量推动水渠维护,辅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多管齐下削减污染入河量;生态修复上,借鉴先进经验,通过生态护岸、水体净化等措施,激活并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在具体落实上,分局对排口排查整治分类处置、立行立改。例如,南岭路保利中央公馆破损污水管已于8月底修复;沐溪河恒大城段景辉农庄排口等“硬骨头”,则纳入城区排水防涝改造项目(二期)攻坚,预计11月底前完成。 

  靶向施策:直面短板亮实招,整改落地见真章

  应询方坦诚不足,直指当前三大薄弱环节:部分河段管网维护滞后、雨季水质波动风险较高、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协同不足。对此,整改已同步亮出实招:联合运维单位开展管网巡查,实行“清单化销号”管理;强化水资源风险防范,实现“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全覆盖;尤为重要的是,深化检察公益诉讼与行政监管衔接,对整改不力单位开展监督,并将追偿的生态修复费用定向反哺于流域治理,形成监督闭环。

  长效管护:谋篇布局强根基,生态赋能高质量发展

  谈及下一步,市生态环境武江分局明确了以技术摸清底数、以项目根治源头、以数据支撑决策的三项重点:委托第三方用机器人勘探等技术,全面排查管网,建立问题清单;争取上级资金,谋划推进管网新建改造项目;常态化开展断面水质监测,定期分析研判通报。

  孙理鸣强调,要构建“环保+检察+住建”联动机制,推动河流水质提升与“百千万工程”深度融合、互促共进。此次专题询问既是生态治理的“年度体检”,更是长效监督的“开篇之作”。后续将建立跟踪问效机制,推动流域治理从“集中攻坚”转向“常态长效”,为武江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澎湃高质量发展绿色动能提供坚实保障。



  (区人大办  曾细娥  黄国萍)

相关附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