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关于印发《武江区2008-2012自主创新行动计划》(韶武府[2008]28号)

来源:武江政府信息 发布日期:2009-05-31 03:05:00

各镇、街道,区直各单位:
  为增强我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武江,经区政府会议研究决定,同意制定实施《武江区2008-2012自主创新行动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0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武江区2008-2012自主创新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纲要》和《中共韶关市委、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争当全省山区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实施意见》,着力增强我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武江,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和省、市科学技术大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市提出“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广东生态发展主力军、全省‘双转移’先行区、山区宜居城乡优选地”为总目标统揽科技工作全局,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加强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推动我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完善创新机制,加快创新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大环境,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行动思路
  (一)以创新促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重视技术引进和消化,加强自主创新,逐步实现由引进为主到自主创新为主的转变,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强体制创新,通过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技术开发和创新的新体制、新机制,为全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以合作带动跨越。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结构新一轮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通过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加强核心技术的高起点引进与合作,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争取更多国内外技术成果尤其是核心专利技术落户我区,带动技术和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以高新技术提升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加速高新技术向三次产业的扩散和转移,促进产业技术进步;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种植业和制造业,大幅度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大力推广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提升第三产业的技术含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四)以专项攻关带动重点突破。围绕生态发展区的总体要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点面结合,突出重点,体现特色,集中力量对传统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一些重要领域重点攻关,带动相关产业成长和发展;形成具有我区特色的粤北产业聚集中心。
  三、行动目标
  今后五年,全区科技发展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科技新体制;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科技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科技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支撑力明显增强,主要科技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市、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具体目标是:
  (一)基本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依托区域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为主的科学研究体系;以科技咨询机构、科技中介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为主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以武江科技工业园、产业转移园和面向社会科技进步的科技管理体系。
  (二)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今后五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年增长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当年工业增加值的25%。
  (三)专利总量较快增长。今后五年,保持我区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逐年稳定增长并继续在全市领先,专利申请质量稳步提升。
  (四)信息化建设进程全面推进。加快信息技术向三次产业渗透,到2012年,全区信息化综合指数达到70%以上。
  (五)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到2012年,每万人中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数超过65人,培养一批复合型科技高端人才。
  (六)科技投入有较大幅度增长。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科技投入体系,企业成为科技投入主体。到2012年,R&D经费投入占当年GDP的比重达到2%。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政府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下决算支出的比例不低于1.5%,力争2012年,支出比例达到2%。加大科普力度,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和有关科普投入0.5元/人的比例,到2012年,同级财政预算的科普经费逐步达到人均1元的要求。
  (七)建立和完善一批科技基础设施。以建设武江区装备制造业技术服务平台、科技企业创业园(孵化器)等软硬件建设为示范,带动建设一批科技研究开发基地、工程研发中心、信息网络和科普教育基地,增强科技发展后劲。
  (八)大力发展现代化高效生态农业。应用高新技术培育优良品种,加快主要特色农产品良种化步伐,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到2012年,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四、主要行动计划
  (一)集中力量突破产业技术自主创新重点专项
  1、先进制造关键技术专项
  (1)、农业机械关键性技术
  A、农业机械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通过优化设计驾驶室、驾驶座、方向动力控制、空调装置等减轻机手的劳动强度,加大操作的舒适性,实现农机系统内按钮操作。同时,应加大控制系统的科技含量,使机手通过仪表装置就可以随时了解农机的生产、安全等技术指标和使用状态,从而使农机产品发挥出最大效能。综合应用信息技术、先进加工工艺于拖拉机产品上,实现高精度的机、电、液(气)一体化等与拖拉机产品的有机结合
  B、开发专用微型耕作机,合理选择配套动力。要求体积和质量小、动力足,操作舒适,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原理,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尽量减少发动机对设施环境的污染。动力以2.21~4.41 kW 为宜,最好是汽油机。
  C、增强作业功能,提高配套比。要求配套机具性能稳定,工作可靠,操作方便,更换便捷,能分别进行旋耕、犁耕、开沟、做畦、起垄、筑埂、中耕、培土、铺膜、打孔、播种、植保、灌溉和施肥等多种作业,操作手柄能上下左右调整,以适应设施内的工作条件并方便田间转移。
  D、开发穴盘育苗播种成套设备。在机械化育苗移栽工艺和机具设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与微耕机配套的小型钵苗移栽机,先以半自动机型为主,逐步向标准化、系列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E、研制适合设施内作业的小型精密或精量播种机。要求精播机行距、穴距及播深可调,且控制准确,能适应设施内的作业要求。
  (2)、液压油缸关键性技术
  开发应用于危险环境的电子液压元件,重点应用于:石油&天然气:近海钻井顶驱,绞盘装置,管道板钳装置,活塞驱动式气体压缩机,往复式压缩机,管路阀的远程控制。采矿:油缸动作,钻井,绞盘装置和提升装置。液压元件数字化控制:微控制器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动机的控制技术以及把自动控制理论应用到发展为液压元件技术上,针对传统液压元件做一定的智能化改造,或者采用新结构(双阀芯)的智能液压元件。研发全液压抓钢机在废钢料场的应用,用于结晶器和AGC的现代液压系统及其仿真、HNC和MAC8电子控制系统及其在中国冶金设备中的应用、用于冶金设备的博世力士乐伺服阀和高频响比例阀及其特点、AGC油缸、F系列A4VSO油泵及其应用和液压轴技术,电子液压技术在折弯机上的应用,重型大型装备中液压技术的应用。
  (3)、汽车部件关键技术
  A、城市客车的安全门改进,除了电动控制外,增加机械控制。新能源技术,包括天然气、二甲醚、混合动力、燃料电池、超级电容等新技术在城市汽车上的运用。
  B、汽车变速箱:汽车变速箱齿轮加工工艺及设备,汽车变速箱齿轮表面裂纹检测仪的设计,汽车变速箱齿轮磨损的分形预测,汽车变速箱的虚拟制造技术研究,汽车变速箱嵌入式诊断系统设计与实现
  C、汽车离合器、制动器、转向器:双离合器变速器汽车建模与仿真,汽车离合器电动助力操纵系统的研究,汽车离合器衬套多道次工艺设计和仿真,汽车离合器中膜片式弹簧的模糊可靠性设计,经济性汽车离合器动力学分析。盘式制动器数值模拟及失效机理分析,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制动器操纵机构的安全设计,汽车盘式制动器制动过程振动分析。汽车转向器全自动校直机测控系统开发,汽车电动式转向器的电控系统设计,汽车转向器侧盖偏心孔的定位分析与家具设计,基于UG的汽车转向器上护罩逆向设计,汽车液压动力转向器性能测试系统设计。
  D、汽车尾气净化:新型高稀土/低贵金属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研究及产业化,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汽车尾气净化中的应用,汽车尾气净化器载体及涂层的结构形貌研究,单钯型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研究
  E、汽车轮毂:汽车轮毂的超生相控阵检测,应用Pro/E Wildfire设计轮毂模具,模糊控制技术在汽车轮毂生产系统的应用,有限元分析在汽车轮毂轴承单元中的应用,汽车轮毂涂料的研制与应用,汽车铝轮毂电镀工艺,铝合金轮毂轻量化技术,汽车轮毂在线识别,
  (4)、工程机械关键性技术
  A、挖掘机:研究液压挖掘机智能控制,液压挖掘机神经网络控制,挖掘机负载和工况识别技术,液压挖掘机动臂液压缸再生回路控制,液压工程挖掘机车轮钢圈断裂失效分析,挖掘机传动系统的主从控制,挖掘机液压冲击问题分析,挖掘机液压系统节能控制技术,挖掘机静态挖掘阻力分析,挖掘机工作装置虚拟样机的建立与动力学仿真,挖掘机遥控变速系统的控制策略,挖掘机结构件机械加工工艺。
  B、隧道掘进机:主要研究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及其滚刀,双偏心液压缸驱动隧道掘进机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刀具异常磨损的识别分析,双护盾隧道掘进机技术,可变截面矩形隧道掘进机,
  C、塔式起重机:动臂式塔式起重机变倍率装置设计,塔式起重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平头塔式起重机起重臂的模态分析及比较,塔式起重机双电机变频调速起升机构。
  D、汽车起重机:基于CAN总线的汽车起重机智能控制系统,基于ADAMS的汽车起重机变幅机构优化设计,汽车起重机防倾覆自动报警及安全锁定,汽车起重机回转支承的有限元计算与分析,基于有限元法的汽车起重机尾架结构改进设计,基于APDL参数化的汽车起重机车架结构分析。
  E、混凝土搅拌机: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的研究,红外线沥青混凝土搅拌机研制,混凝土搅拌机叶片结构及曲面形状研究探讨,沥青混凝土搅拌机各部件的控制,混凝土搅拌机轴端密封的改进。
  F、颚式破碎机:颚式破碎机齿板可靠性模糊设计,复摆颚式破碎机运动仿真及有限元分析,颚式破碎机动颚机构CAD程序设计,颚式破碎机液压过载保护,颚式破碎机衬板延长寿命的改造,基于虚拟样机的颚式破碎机优化设计,颚式破碎机数字化开发平台,大型颚式破碎机调整装置的设计,简摆颚式破碎机的设计及改进。
  G、道路清障车:感应式随动举托装置。
  (5)、公共技术平台。网络化制造协同产品开发技术,液压件及系统信息技术平台,中小企业技术协作生产力促进平台。
  (6)产品设计与制造数字化集成系统
  产品设计与制造数字化集成系统。制造业信息化系统。
  (7)植物资源成分加工技术
  2、重大装备制造专项。
  高端液压产品及设备,矿山机械-破碎组合加工装置,智能化非开挖水平钻机,节能型多侧臂多螺旋混凝土搅拌主机-混凝土搅拌站,大型注塑机,智能化、环保型、高可靠性高空作业车、救援车。数控木工机床,矿山冶金成套设备。
  3、电子信息类关键技术专项。
  (1)配合市制订和实施“数字韶关”规划。完善武江区电子政务系统,制定并逐步开始实施“数字武江”计划。发展软件、电子商务、信息咨询和信息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重点加强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和示范推广应用,促进武江经济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进一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制造业技术升级。继续普及推广EPR/CRM/SCM/PDM等信息管理系统在各行业的应用,引导和鼓励企业建设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将信息技术融入制造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管理、营销全过程。
  (3)加快应用信息技术发展提升传统服务业。结合“数字韶关”“数字武江”建设规划的实施,以推广POSMISEPR系统和INTERNET等新技术应用为切入点,重点推进传统服务业,如商业、餐饮、劳务、房地产、旅游等信息化,逐步实现智能互通、远程教育、数字社区、便民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应用。
  (4)打造武江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促进电子商务应用。整合政府服务和企业商务流程,构筑“一站式”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政务和商务的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业务流程的集成与优化,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5)大力实施信息兴农工程。以资源整合为切入点,建立信息发布和咨询的信息通道、农资配送和农产品销售的物流通道、为农民提供即时服务的响应通道,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农村信息化运营机制,实现以信息服务带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目标。以农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为依托,推广应用“信息直通车”服务,实施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技惠农工程。
  4、新材料关键技术和加工技术。包括高温过滤领域的新材料研发:主要涉及到耐高温(900oC),耐腐蚀(含硫含硝)气体的金属过滤材料。以及高温过滤与脱硫脱硝技术一体化材料与技术;新型金属基氢气提纯分离膜的制备等加工技术。
  5、节能关键技术及成熟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二)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健全技术研发机构,重点行业要建立行业技术创新中心,重点领域要建立产业集群创新平台。
  1、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民营科技企业走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道路。建立健全与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衔接的地方科技专项计划,支持中小民营科技企业承担创新基金项目,促进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加速创新成果的中试和转化。强化技术进步的内生机制,使民营科技企业逐步发展成为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着力培育自主创新龙头企业。全力支持机械设备、液压油缸、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和其他重点领域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企业发展。
  2、大力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机制。制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鼓励政策,加强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围绕区域优势产业以及新兴产业,构建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为中心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成熟的工程技术开发成果;落实国家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不断增加科技投入。
  (三)构建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的知识创新体系
  1、积极建立并完善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推动产学研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进行的研究开发与创新活动,以项目为纽带,通过技术转让、委托研究、合作开发、共建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人才交流与培训、信息交流、设备仪器共用、技术服务与咨询等方式,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形成“风险共担、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新机制。
  2、积极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引导高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合作,共同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组建武江区液压油缸产学研战略联盟、汽车零部件产学研战略联盟、装备制造业产学研战略联盟。
  3、建立武江区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强化产学研合作。由区科技信息局牵头,联合重点企业、支柱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高校等组成武江区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以产学研合作为平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商品化。
  (四)构建以社会化为特征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以“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为指导原则,建立起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鼓励创办科技咨询服务、科技信息、技术经纪等中介服务机构。培育发展技术产权交易机构,汇集科研成果,形成机制灵活、行为规范、具有特色的技术交易网络,加速成果转化和专利的产业化运用。
  (五)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1、培育壮大高新技术支柱产业。以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烟草机械、液压油缸、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产业为龙头,着力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体,创建一批具有高新技术名牌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加大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运用电子信息、现代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其技术装备水平和工艺创新能力,实现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和节能减排降耗。
  3、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加强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引导、协调和服务,引导民营科技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引导和支持科技人员和专利发明人创办民营科技企业,鼓励单位或个人以其拥有的专利、非专利技术向民营科技企业入股联营。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六)加强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环境建设
  1、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发展的大环境。紧紧聚焦国家和省的科技政策,协调区有关部门制定实施细则,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有利于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科技人员创业的外部环境。培育创新和创业的文化氛围,努力改善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生活环境和市场环境。
  2、加大科技投入,拓宽科技投融资渠道。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强化政府对自主创新的投入责任,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达到法定增长要求并明显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到2012年全区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1.5%以上,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力争达到2%。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一般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2%。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要达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
  3、抓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科技人员投身技术创新。制定完善《关于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决定》,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加强对重点学科、新兴学科、重点行业、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工程项目和科研领域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建立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和向产业领域流动的激励机制。建立智力产权制度,推动科技人员向产业领域流动,充实和加强企业的技术力量,形成以大中企业为主吸纳科技人才的环境。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流向企业。建立人才供需数据库,发布人才供应和需求信息;改革和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对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施重奖,形成激励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4、发展自主技术标准,推动采标工作。引导和鼓励企业、行业协会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支持建立技术标准服务、研究、测试机构。推动企业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农产品出口等方面采标。
  (七)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1、落实知识产权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创造激励机制。全面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广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7-2020年)》,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认真贯彻落实韶府[2007]51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到将知识产权拥有量,特别是发明专利拥有量作为科技资金资助、科技奖励评审的衡量指标和条件,作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非营利性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及新产品、自主创新产品认定、评审和复审的必要条件之一。从事应用开发研究的科研机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除不适宜或暂不能申请专利的技术领域外,在2年内没有专利产出的,有关部门不再给予科研经费资助。要将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和实施效益列为科研人员和大中专院校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
  鼓励企业在国内外申请专利。制定实施“武江区专利申报资金扶持政策”,加大专利申请资助力度,资助资金从当年科技经费中列支。对获得美国、日本、欧洲授权专利,经审核符合条件的,重点资助。企事业单位年专利授权量外观设计专利达到10件或实用新型专利达到5件或发明专利达到2件以上的,奖励1万元。
  2、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引导企业注册、使用自有商标,重点扶持科技型企业申报认定省著名商标和创立驰名商标,以商标带动企业发展。支持企业和相关单位研制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加强农业知识产权运用和推广服务。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的企业;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单位;获得采用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认可与标志以及主导制修订国内外标准,承担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秘书处工作,在行业中具备领军地位的单位,除市政府给予的奖励外,区政府将给予相应奖励。
  3、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推进知识产权运用。强化企业创造知识产权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切实推进企业落实知识产权工作的机构、人员、制度和投入。积极推动拥有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产业化、商品化。积极鼓励企业申报省专利试点企业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项目。
  4、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配合全市专项行动,切实开展主要是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的“雷雨行动”和主要是打击涉及专利诈骗行为的“天网行动”。集中力量侦破涉及侵犯注册商标、专利、版权以及商业秘密等大要案件,严厉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5、加快建立健全企业商业秘密内部管理制度。2012年,7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建立健全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实现企业商业秘密的规范化管理。
  (八)切实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1、突出抓好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应用。加大新型高效肥料开发及高效施肥技术应用、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污染环境生物修复技术、林业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新技术、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及气象灾害防御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农产品保鲜加工技术、高效安全种植技术、集约健康养殖技术、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产品残留快速检测及消除新技术、高效安全生物制剂研制开发技术、能源植物资源创新利用技术、农业机械与设施农业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应用力度。重点抓好农村能源技术应用工程。积极推动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学校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重点加快“深藏式沼气池”集成技术的示范推广。继续在适宜地区适宜农户推广户用沼气池。提高“三沼”综合利用率。稳步开展农村经济型太阳能热水器试点示范工程。
  2、加快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3、加快完善农业科技服务综合体系建设。
  4、建立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平台。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符合科技创新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和强有力的科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