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韶关市武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韶武府办〔2019〕18号)要求,现将我区2023年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截至2023年底,全区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类企业,下同)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两大类国有资产总额合计271498.83万元 (此项不统计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其中:国有企业资产21254.61万元,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250244.22万元。
(一)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类企业)总体情况
截至2023年底,区属国有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资产总额21254.61万元,同比增长1.72%。
1.年度效益情况
2023年,全区国有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6191.04万元,同比增长13.36%。
2.2023年企业资产收益情况
代管经营资产收益:实现收入603.73万元,同比增长23.37%。
区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收益:实现收入936.65万元,同比增长48.34%。
流转资产收益:实现收入518.98万元,同比增长142.8%。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截至2023年底,全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账面价值,下同)250244.22万元,较上年增加31709.46万元,同比增长14.51%,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发展中心一期、中医院等重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净资产总额231186.30万元,较上年增加26368.42万元,同比增长12.87%,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中医院等重点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
1.资产处置情况:2023年处置资产价值6356.57万元,其中无偿划转4787.24万元,报废1552.12万元,其他方式处置17.21万元。
2.资产收益情况:2023年实现资产出租收入169.46万元,其中,房屋资产出租出借收入129.94万元,土地使用权出租出借收入33.78万元,往期出租出借事项收入5.74万元。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总体情况
截至2023年底,我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总体情况如下:
1.土地资源情况。我区国有土地总利用面积为8002.65公顷,其中,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农用地2119.3公顷、建设用地4209.02公顷、未利用地1674.33公顷,占比分别为26.48%、52.60%、20.92%;按照土地用途分类,商业用地353.66公顷,工业用地798.28公顷,其他用地20.12公顷,占国有土地比重分别为4.42%、9.98%和0.25%。2023年度全区实施土地储备项目为27个,面积共5951亩,完成1255.7亩。2023年度全区共完成供地571亩,其中出让面积59.7亩,成交价款6821万元;划拨面积511.3亩。闲置土地处置方面,2023年度完成市自然资源局下发的涉及我区行政范围内的疑似闲置土地138宗,面积合计356.36公顷。
2.主要矿种储量和矿产资源情况。我区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但储量较少,共生、伴生矿较多,主要有煤矿、铁矿、铅锌矿、锡矿、钨矿、金矿、银矿、石灰石、高岭土、萤石矿等。铅锌矿(小型)主要分布在重阳镇;石灰石储量丰富,品质好,主要分布在西联镇、龙归镇、西河镇;萤石矿主要分布在龙归镇续源、江湾镇架锦坑;陶瓷矿(高岭土)主要分布在重阳镇、龙归镇;煤炭矿区有芙蓉山、田心、车角岭煤区(已停采)。
3.森林资源情况。我区森林覆盖率为70.45%,林地面积为52018.2006公顷,森林蓄积为396.02万立方米,其中天然林蓄积为201.42万立方米,人工林蓄积为 194.6万立方米。生态建设与保护方面,在营造林中(财政投资),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林分优化)108公顷,森林质量改造优化30公顷,新造林抚育55公顷,森林抚育67公顷,生物防火林带抚育121公顷。自然保护地管理方面,我区现有自然保护地2个,分别为韶关武江区芙蓉山地方级森林公园和韶关武江区张九龄地方级森林公园。
4.水资源情况。我区水库共23个,其中大型1个,中型1个,小型21个;大中型水库蓄水量为5707.6万立方米(含孟洲坝水库)。2023年,我区供水量为112926万立方米,用水量为12926万立方米,按取水用途农业用水量为5571.2184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量为728.6637万立方米,建筑服务业用水量为2061.6429万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量为3861.475万立方米,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为703万立方米;按水源类型地表水为11930万立方米,地下水为555万立方米,其他用水量为441万立方米。
二、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类企业)
1.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国企监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持续打好深化国企改革攻坚战,出台了以《武江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为主的“1+N”改革制度文件。一是完善国企组织架构、人员编制、薪酬待遇等管理制度,构建企业内部人员收入能增能减的收入分配管理机制。二是强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代管资产收益管理、区属企业资产转让监督管理,加强防范债务风险等方面的监管制度建设,明确界定企业与国资监管部门的权利和义务。
2.优化企业架构布局,健全治理结构。一是深化国企改革,将原本由集团公司负责经营的业务下放到各子公司,由子公司负责具体业务的执行和实施,增强造血能力。二是厘清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权责界限,建立健全有效制衡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明确规范国有企业组织和行为,落实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职责。
3.壮大企业资产规模,增强投融资能力。按照统筹兼顾、项目优先、功能相近、均衡搭配的原则和企业需求,将40处经营性资产无偿划转至区国投集团运营管理,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投融资能力。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1.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资产管理。我区已制定出台了《韶关市武江区区属行政事业单位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处置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前端的购买配置、到中端的日常管理、到末端的报废处置各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构建了一套从“入口”到“出口”全过程资产管理闭环系统,提高了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规范了国有资产处置行为,提高了国有资产运营效益。
2.严格资产处置,提高数据质量。一是严格要求各单位执行资产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办理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二是严格按要求督促各行政事业单位及时完成资产管理信息登记、系统月报、年报的填报,并按时按质汇总上报市财政局。
3.持续开展资产清查,摸清资产底数。一是组织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及区属国有企业开展国有资产全面清查工作,分类别逐项梳理国有资产使用等具体情况,摸清国有资产底数,分类建立资产清查台账。二是按照“一处资产,一份卷宗”的要求,建立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及区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分类台账。三是根据国有资产分类清查结果,对各单位报送的闲置资产逐项进行现场核实,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益。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
2023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自然资源管理与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维护自然资源资产国家所有,并为全面履行“两统一”职责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数据与决策支撑,我区扎实推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各项工作。
1.加强规划引领作用,推进镇、村规划编制。积极引导各镇以典型镇村规划编制为契机,盘活镇域范围内的存量村庄建设用地,完成6个典型村以及1个典型镇的规划编制成果,助推百千万典型镇村创建工作。
2.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启动龙归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编制工作:规划补充耕地、耕地恢复项目9个,总规模约2826亩;垦造水田项目4个,总规模约1514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个,总规模约8700亩;“千亩方”农田综合整治项目3个,总规模约7089亩。建设用地整理方面包括盘村、马渡村、龙归村、社主村等12个空心村整治项目,总规模约425亩。生态修复方面谋划5个矿山修复项目,总规模约2010亩;水环境治理方面谋划1个项目,总长度约8.82千米。
3.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根据国土空间规划“三线三区”划定成果,武江区耕地保护目标7.220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8603万亩。2023年国土变更调查,全区耕地面积约为7.522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后,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9796万亩。
4.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区大力开展绿美武江生态建设。一是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重点工程(林分优化)面积8480亩(林分优化重点工程造林1620亩,封山育林1000亩,社会统筹任务5860亩),新造林抚育832亩,森林抚育2000亩,完成率100%。二是开展2023年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共计20次,参加人数约8000人,种植苗木22000余株。三是建成江湾镇绿美古树乡村1个。四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完成松材线虫病疫情普查面积约15.41万亩,飞机防治4万亩。五是古树挂牌率、责任书签订率、复壮率均达100%。六是全面推行林长制,设立区、镇、村级林长共385名,提升我区森林资源管理水平,实现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全覆盖。七是按照《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违法违规使用林地专项整治行动,做到立查立改、边查边改、依法依规从严查处。八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2023年我区未发生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受害率有效控制在0.9‰内。
5.着力推动矿产资源价值化。一是2023年6月12日完成龙归镇红尾坑熔剂矿出让工作,出让价5.36亿元。二是2023年11月23日完成龙归镇三棵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出让工作,实际可采储量为16760.83万立方米。三是推进了龙归镇石背山石场越界开采石料资源、莞韶工业园沐溪八路(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建设工程项目石料资源及武江区沐溪村委大、细安置新村后山石料资源拍卖工作。
6.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一是做好地灾隐患点登记与核销工作。我区完成工程治理7处,拟核销1处。二是积极争取地灾隐患点工程治理资金。三是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值守制度和巡查制度,将“六早”防御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7.加强土地要素支撑。我区积极做好用地报批工作,为区重点项目落地提供政策指引和要素保障。一是为相关文旅、光伏供电项目和重大产业平台在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布局中积极争取区级的规模,布局了南岭康养园、武江文创园、光伏升压站、温泉项目用地规模,为项目落地做好规划保障。二是活用《广东省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引》有关规定,积极为山蕉知青园、江湾水上游、带头古道等文旅项目选址出谋划策。三是开展武江区城乡融合产业园、武江区法院、武江区康乐养老中心等17个项目用地报批组卷工作,取回用地批文16宗,落实用地指标报批面积约1006亩。
8.加强水环境治理。一是印发《武江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组织职能部门排查出入河排污口71个。积极落实整治任务,完成“四个一批”确定的13个问题排污口整治工作,完成市住管局下达的31个排口整治清单中的25个,剩余6个正在整治中。建立重点流域排污口动态管理台账和责任主体清单,形成重点监管入河排污口“一口一档”。二是强化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印发《韶关市武江区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实施方案》,健全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机制;印发《关于保护韶关市区武江饮用水水源地的告知书》《西河镇饮用水水源保护监督管理巡逻制度》,加强武江十里亭饮用水水源地日常巡查。三是深入开展市政排水管网排查,夯实市政污水管网管护责任,我区共疏通排水管道及方渠约35000米,清疏雨水格栅及四防装置14000余个,清理砂井2400余个,更换四防1000余个,清理淤泥淤积约1800立方米,完成管道破损修复改造26处共600米。四是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区277个自然村共有216个自然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67%;我区印发《武江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健全长效化运维管理机制。谋划了武江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运维项目,选取专业第三方运维单位对龙归、重阳、江湾3个镇已建成未运维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管维,确保站点规范、正常运行;完善运维考核机制,定期开展PPP、EPC项目运维绩效考核,项目绩效与考核结果挂钩。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类企业)
一是企业自身经营性资产较少,缺乏持续稳定的经营收入。二是国有企业执行力有待加强,改革措施落实不到位,距离建立现代企业的标准仍有较大差距。三是企业内部管理有待加强,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中梗阻”现象。四是区属资源资产体量少且普遍存在“小、散、杂”情况,部分资源资产还存在产权不清晰等情况、不利于统筹盘活利用。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一是部分单位在资产管理上责任意识不强,忽视了对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出现“重资金、轻资产”“重分配、轻管理”的问题。二是部分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资产信息迟录、少录现象时有发生,资产管理台账存在资料不健全,账实、账表不符等现象。三是部分单位国有资产登记不及时,对产权不清晰的房屋(如构筑物与地块产权不一致)、车辆(捐赠)等权属不清晰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办理权属登记手续;对已完工交付使用但未完全办理竣工手续的项目登记不及时,造成信息不准确、不完整账实不符等。四是部分单位对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所持有的房产、车辆、信息化设备等闲置资产管理办法不多,未能物尽其用,存在被占用、流失的隐患。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
一是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生态保护与补偿、自然资源高效利用机制还不完善,推进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务十分艰巨。二是缺乏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报告编制顶层设计。各种自然资源属性不同,不同管理部门管理基础、统计口径、分类标准不一致,与其紧密相关的统计核算、监督核查等制度有待规范,相关的管理体系和机制也不够健全。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优化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类企业)管理水平,创强做优国有资本
1.持续强化国企党建与管理工作。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始终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国企改革全过程;注重企业内部管理,严格执行国企改革措施,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提升企业效率和竞争力。
2.持续深入开展国有资产盘活利用工作。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将盘活闲置低效资产、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扩大有效投资结合起来,鼓励和支持区属国有企业市场化参与土地、新能源、林业、文旅等重点领域开发利用,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大化。
3.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商业经营策略。一是拓宽国有资产盘活渠道,积极探索经营新模式,探索区属国有企业与强镇富村公司联合参与项目开发和经营的模式。二是统筹整合龙归粮仓园区、韶州公园车八岭科普基地、山蕉知青园、重阳水口龙舟基地及其周边资源,以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打造武江研学特色文化品牌。
(二)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主体责任,夯实国有资产管理基础
1.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者履行主体责任,持续提高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2.夯实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对各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摸清摸实资产家底,建立健全资产台账;加大闲置资产盘活力度,按规定流程处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3.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指导和督促各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国有资产内控管理制度,充分利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推进资产管理工作线上线下审批及线上登记工作,建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资产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提升管理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
1.推进自然资源整体保护。科学编制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按时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勘界立标工作。严格执法,源头预防、及时制止破坏自然资源资产行为。加强生产矿山季度动态监测,及时发现越界越层开采矿产资源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自然资源执法队伍建设,严肃查处重大违法案件。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行刑衔接,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严格按照根据上级工作部署,完成武江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报上级审批后组织实施。
2.促进自然资源资产集约开发利用。推进土地、矿产、水、森林资源有偿使用。严格执行产业用地政策及各类土地使用标准,总结推广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加强亩均效益评价成果运用,倒逼低效用地退出。加强土地批后、供后监管,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及低效用地清理处置力度,强化土地要素支撑。一是结合武江区2024年重点项目计划和招商引资情况,指导各镇街、各部门严格按照《武江区项目前期用地选址工作指引》做好项目选址谋划,着力保障各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二是持续做好重点项目用地报批工作,尽早完善江湾温泉、教师发展中心二期、红尾矿工业场地、城乡融合产业园三期等项目的用地报批手续,争取1000亩以上用地指标。三是加快推进“三旧”改造项目实施建设,争取2024年内完成冷水坑食品机械厂、原第二拖拉机厂、富康广场二期三个“三旧”改造项目的出让工作。积极谋划储备科创园工改工、万通城等一批“三旧”改造项目推进实施。
3.推进矿产资源价值化。继续做好龙归红尾坑熔剂矿、三棵松灰岩矿等项目后续建设服务,推进重阳三墩寨灰岩矿、江湾梁屋地热田等矿权出让,谋划龙归槟榔山矿区制灰用、建筑用石灰岩矿采矿权、西河镇马屋地热资源等采矿权出让。
4.强化水资源监管。一是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力争比全省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全区在2024年底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5%以上;坚持“花小钱、办大事、办实事”的原则,合理选取新建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的工艺,逐步推进已完成治理的自然村的提质增效,提高管网接户率。二是加快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快完成2021年省排查移交的6个重点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销号工作。三是强化城市污水治理,实施市政内河整治提升工程,分阶段、分区域实施武江区市政内河整治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林桥坑问题水体整治,完善雨污分流,补齐污水收集短板,确保污水“应截尽截”。
报告完毕,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