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武江区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3-02-28 17:02:15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9日在韶关市武江区第十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韶关市武江区人民政府区长  黄艺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形势和疫情汛情旱情等各种超预期风险挑战,在市委、市政府及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1+1+9”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六新”目标1、“六化”举措〔2〕及赋予武江建设韶关“双化双融”〔3〕先行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率先突破区的使命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稳增长促回升、防风险保安全,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政府质量工作考核、新型城镇化、年度市重大项目土地要素保障等19项工作获省市表扬。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306.87亿元,同比(下同)下降0.3%,基本稳住了经济大盘,完成了市下达的内控目标任务。一年来,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工作:

    一、主动作为应变克难,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们全力打好稳增长组合拳,常态化开展暖企助企活动,推动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免申即享,为各类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6.8亿元。全年新增“四上企业”40家;全区市场主体累计达2.8万家,全年新增4416家、增长17.35%。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88.85亿元、增长1.0%,本区(不含新区)完成工业投资6.77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2家。整区分布式光伏开发工作成效初显,完成投资1.47亿元,备案容量达7.65万千瓦。武江科创园青创中心建成运营,吸引45家企业入驻办公;园区全年创造税收2.1亿元。武江区城乡融合产业园主干道全线通车,厂房片区基础工程二期基本完成,成功推出工业项目用地450亩,引进年产值超亿元项目2个。农业发展稳中有进。农林牧渔业产值15.34亿元、增长2.7%。完成撂荒地复耕面积6494亩,土地流转2764.5亩。试点推广良种良法种植巨型稻、多年生水稻取得初步成效,粮食生产面积和总产量实现双增长,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武江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成功创建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千亩蔬菜种植基地3个。新增1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7%,位居全市第一。区财政安排200万元开展消费券发放活动;引导大型商超持续拓展线上业务,举办汽车展销、家电以旧换新等促消费系列活动,沐溪大道吸引落户汽车销售企业8家。群康路、沙洲尾片区等街区夜间经济持续活跃,成功打造孟洲坝“网红夜市”。建成粤北首个国际标准飞盘场,组织举办“草地音乐会”等多场大型文化文艺活动,“端午龙舟文化旅游节”活动盛况被中央、省级媒体报道;全年接待游客69.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2.14亿元。

    二、扎实推进城乡建设,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韶州体育中心完成建设;教育西路建成通车,改造提升芙蓉东路、工业路、新华南路等7条主次干道。有序推进8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完工31个。完成7个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和5个“五小”项目〔4〕建设。大力推进韶州文创园项目建设,盘活闲置资产打造成武江科普基地,建成“诗歌步道”,增设张九龄雕塑,推动韶州公园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有机融合。强力推进精准拆违攻坚行动,全年拆除违法建筑13.73万平方米。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执法效率和城市管理水平。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力整治“三线”“六乱”;持续做好垃圾分类,武江区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建成运行。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擂比武”〔5〕,28个村获得“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庄”称号、14个村获得“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秀村庄”称号;创建美丽庭院、“四小园”小生态板块〔6〕50个。扎实推进重阳镇“青林水岸·红色印记”、西河镇“什石园-糖寮”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西河-重阳”“龙归-江湾”精品线路新增黄塱沿河步道、湾仔古树公园等一批网红打卡点。完善镇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及农村长效保洁机制,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100%全覆盖。完成24.25公里“四好农村路”、30.8公里美丽农村路建设,重阳水、新街水河道整治加固取得初步成效。

    三、强化生态环境治理,绿色发展成色更足。严查快处露天焚烧、道路扬尘等大气污染问题,完成裸露土地整治5.2万平方米,市政道路、国省道周边连接线硬化约5.38万平方米。空气环境指标优良达标率达94.2%,空气质量保持市辖三区最优。完成龙归水(二期)、南水河(二期)、北江(市区段)碧道建设16.2公里。完成北江流域、东冲河、沐溪河35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全区饮用水水源和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深入开展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5.79%。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完成生态修复项目4个,治理水土流失1.2平方公里。全面实施林长制,完成332亩高质量水源林和1100亩省级碳汇林抚育,全区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内。整改土地卫片违法图斑364亩。完善农村住房建设管理长效机制,“零容忍”查处乱占耕地建房行为。

    四、深化改革规范治理,创新发展活力增强。深化土地征收管理机制改革,高质量完成征收领域巡察整改,完成芙蓉园等11个地块征拆,全年共交地1255.7亩。深化“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改革,组建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工作专班,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由120个工作日压缩到53个工作日内。创新试行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制,争取到位各类债券资金7.96亿元,实施区重点建设项目77个,完成投资31.42亿元,推动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高新区)40.19亿元。扎实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营商环境便利度保持全市前列,招商引资成果逐步显现,新签约项目34个,投资额37.45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8个。深化政务服务“一门式、一网式”改革,1271项依申请和公共服务事项进驻政务大厅,进驻率达96%;“粤智助”自助终端设备实现镇村全覆盖,重阳镇政务服务大厅被评为全市“镇级标杆大厅”。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开办企业事项环节整合至1个,实现“一网通办、一窗通取”。大力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全面启用“数字财政”系统,财政预算实现全链条线上管理。规范区属国资国企经营管理,盘活中核锦原大厦等闲置资产。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扎实推进,完成西联镇赤水村、西河镇红星村“村改居”试点建设。

    五、全力保障改善民生,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全面完成区10件民生实事。武江第一小学、东岗保利小学、新区第二幼儿园建成开学,新增学位2520个;完成第九中学天子岭校区一期改造并投入使用,有效解决突增且超出招生计划约600名学生就读难题。选聘305名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区中医院基本建成并将启动运营,区儿童医院完成主体工程建设;3个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17个卫生站完成改造提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学高效、众志成城战胜“0315”“1004”“1111”等多轮本土疫情,区财政直接投入资金超亿元,有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扎实开展新冠疫苗接种攻坚行动,疫苗全程接种率提高至92.65%。完成5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改造升级,区图书馆二期、文武阁塔保护修缮工程基本完成。深化驻镇帮镇扶村,成立5家强镇富村公司,建成4间乡村振兴生产车间。扎实推进“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项工程,新增城镇就业3651人。提前完成征地社保留存资金分配落实任务。持续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压紧压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7〕,全年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成功应对百年一遇“龙舟水”强降雨洪涝灾害。有效处置保交楼、项目欠薪、劳资纠纷等问题,全民禁毒、反邪教、扫黑除恶、打击电诈和非法集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平安创建等工作成效明显,社会大局保持平安稳定。此外,民族宗教、国防动员、双拥优抚、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红十字、残疾人保障、金融、外事等工作均取得新发展新成效。

    六、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政府效能稳步提升。坚持改进作风、提升效能,全面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工作提质增效。强化政治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化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扎实推进“八五”普法、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工作。坚持依法行政,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行政复议体制改革,高效完成行政复议案件办理50宗,行政应诉案件办理54宗,政府班子成员带头出庭应诉33件,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全面落实合法性审查制度,审查重大行政决策11件、各类重要合同及文件328件。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民主监督,全年办理区人大议案和建议17件、区政协提案151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100%。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倡导践行“一线工作法”,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支持纪委监委和审计委开展工作,坚定不移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各位代表,过去的2022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历了多轮疫情冲击、历史性洪灾侵袭等重大考验,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东莞凤岗镇、高埗镇倾力帮助的结果,是全区上下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干部群众,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武江发展的各界人士及驻区部队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武江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未实现预期目标,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产业平台建设处在起步阶段且发展腹地有限,营商环境有待优化,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难,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发展新动能不足;镇域经济发展薄弱,自主谋划发展项目能力有待提高;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城乡之间公共服务供给差距仍然较大;干部作风建设、破解难题能力有待提升,等等。这些问题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及区委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市委赋予武江建设韶关“双化双融”先行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率先突破区的使命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大战略”“六大行动”“三大提升”8,以更大力度推进稳增长、强产业、优环境、美城乡、促改革、谋创新、惠民生、保稳定等工作,奋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社会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全区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0%以上,力争达到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工业增加值增长5.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0%,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力争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更好成绩。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夯实产业经济发展基础

    (一)强化重点项目牵引带动。坚持“项目为王”,抢抓政策机遇,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包装,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提升项目成熟度,推动全区滚动储备一批重点项目。加强专项债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全力争取专项债券发行额度。全年初步安排区重点项目74个,计划完成投资56.6亿元。持续开展重点项目“红黄旗”评比活动,发挥区重大项目指挥部和并联审批服务专班作用,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全要素保障,优化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制,进一步规范项目谋划、审批、建设和管理流程。积极配合做好市区两级征拆体制改革,充实调整区镇村三级征拆力量,健全征拆工作机制,力争全年完成土地收储3600亩以上,全力保障市区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二)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坚持产业转型升级与引优培强并重,开展产业攻坚行动,推动工作力量和资金资源向产业发展集聚。引导建材企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和产业链融合,推进烟厂制丝车间和绿色智能制造等技改项目建设,扶持利民制药厂新药黄体酮在2023年下半年获批上市,力争全年实现工业投资8亿元、增长18%。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大力发展先进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推动锦胜装配、富增泡棉等项目落地建设。盘活利用好辖区低效闲置用地、存量工业用地,积极探索以嵌入式植入高质量制造业项目。实施潜力企业培育行动,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家。

    (三)更大力度开展招商引资。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优化招商引资考核奖惩机制,坚持尽锐出战大招商、招大商。优化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开工、建设、投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创新区镇(街)招商利益共享机制,力促招引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抢抓全省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机遇,整合汇编产业政策、平台载体等信息资源,深化与深圳科技工业园等专业投资促进机构的合作,发挥凤岗帮扶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宣传推介。聚焦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态农林文旅等重点产业,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协会招商,力争全年新签约项目25个以上,其中超亿元项目10个以上,投资总额40亿元以上。

    (四)加快重大产业平台建设。成立武江区产业园区专业管理运营团队,制定完善园区运营管理办法,统筹推进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项目招引、企业服务等工作,推动园区规范化管理。坚持以“一号工程”力度推进武江区城乡融合产业园建设,完成园区厂房片区基础工程、道路工程及污水处理厂建设;谋划启动园区中心水系、凤武商业城等一批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全力推动工业地块“带方案出让”〔9〕,实现“土地等项目、拿地即开工”。拓展武江科创园发展空间,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管养维护机制,积极推进“工改工”,推动工业大厦开工建设;以“双变”〔10〕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快推动园区周边地块控规修编,盘活长者公寓等资产,积极谋划推进周边105亩低效用地开发建设;大力引进“专精特新”企业,力争园区企业入驻率达到100%,财政税收贡献度提高10%。积极谋划推动红尾坑片区新型建材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武江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完成园区基础设施二期建设,力争引进2个以上优质农业企业入驻。推动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通过省中期评审,完成蔬菜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含2万立方冷库、预制菜车间、科研楼等项目的主体工程建设,力争全区优质蔬菜种植面积达5.8万亩,产量超过9.8万吨。

    二、加大城镇建设管理力度,提升承载支撑发展能力

    (一)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质。加快启动武江大道北(朝阳四路至丹霞大桥段)、南岭路、清泉路等一批主次干道建设。加快补齐城区防洪排涝短板,全力配合市级部门实施芙蓉新城内涝整治和城区污水管网工程,力争完成天子岭、林桥坑排水渠等市政内河整治。完成建行大院宿舍、向阳西住宅区等4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新增开工海文花园、韶亮新村住宅区等4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全力促进食品机械厂、第二拖拉机厂等“三旧”改造项目启动建设。加快韶州文创园项目建设,提升韶州公园生态文旅科普价值,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丰富韶州公园文化内涵。强化智慧城市建设,用好智慧应急信息化平台、智慧城管等信息化系统,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抓手,加大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管理力度,整治“脏乱差”现象,改造提升一批背街小巷和“五小”场所。新建扩建一批公共智慧停车场,新增停车位1200个、充电桩200个以上。积极推进芙蓉新城开发建设和产业引进,提升城市宜居宜业水平。综合施策、铁拳整治“两违”,巩固“零新增”良好局面。

    (二)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持续开展消费券发放活动,力争培育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0家以上。支持保利广场、君临新天地、摩尔城、碧城广场、富康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提高商家入驻率,持续壮大枫合汇、华宇广场等商务楼宇经济。积极推动近水楼台园林食府和主题酒店、希尔顿(惠庭)酒店、韶州皇冠酒店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沐溪大道片区车企聚集发展,鼓励新能源、中高端汽车网点进驻布点,全力打造武江汽车城。加强群康路、沙洲尾、孟州坝“网红夜市”等消费环境规范管理,接续打造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升级版”。落实好房地产行业发展新周期增量政策,推动房地产市场筑底回暖。加快推动龙舟文化、知青文化、温泉、红色革命遗址、非遗文物等特色文旅资源开发利用,因地制宜打造生态游、研学游等特色旅游路线。全力创建3A景区、多功能型运动场地,争取承办全国柔术公开赛、粤北地区体育舞蹈公开赛、龙舟赛等大型文体活动赛事,实现旅游收入13.5亿元以上。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持续壮大县域经济,优化完善区镇(街)利益共享机制,加强镇域经济发展监测,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完成江湾、重阳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和全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建设,进一步加强圩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筑风貌管控,优化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配置,提升龙归镇作为武江区高质量发展副中心承载能力。加快推动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推进“三权促三变”〔11〕改革,建立健全进城落户农村转移人口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农村“三权”的制度机制。选取西河镇、西联镇较为成熟的村开展新一轮“村改居”试点推广工作,适度扩大“村改居”范围。

    三、扎实做好三农重点工作,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发展壮大现代农业。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持续推进撂荒地整治,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600亩、撂荒地整治2000亩;保障粮食安全,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加快龙归镇、西河镇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广良种良法,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2.47万吨、生猪出栏量18万头以上,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初见成效。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全力支持龙归、重阳特色农业发展推广项目建设,培育种植贡柑、淮山、丝茅姜等特色优势农产品,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以上,打造“粤字号”农业品牌2个以上。持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家庭农场8家,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2个以上、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家以上。做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发挥经济联合社作用,通过流转土地和引进新品种,大力发展规模化、设施化农业产业。

    (二)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擂比武”广度,创建“四小园”50个以上,美丽庭院30个以上,力争每个镇建成1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大力推进江湾、重阳、西河水系治理,提高防洪抗旱能力。推进农村集中供水改造提升,完善管维机制,确保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在95%以上。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坚决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全面完成村内道路硬底化,完成7公里“四好农村路”和15公里美丽农村路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健全农村卫生保洁长效运营机制,实行“门前三包”制度,推动农村由“一时美”向“时时美”转变。

    (三)持续推进农民增收。完善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全面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和兜底性保障政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推进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建设,鼓励冲下、续源、大夫前等村设立农业公司进行土地开发、经贸服务、资产出租等实体运作,确保村民资产收入稳定增长。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订单收购+保底分红”“土地流转+务工收入”合作模式。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推动乡村振兴车间建设,因地制宜地引进中小企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健全完善人才入乡激励机制,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兴业;依托武江乡村振兴培训实践中心,加大职业农民培训力度。

    四、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一)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深入开展扬尘、油烟、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大气污染整治,加强污染天气联防联控,确保空气质量六项监测指标全面达标,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达到94.5%以上。加快推进新老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与保护,持续推进东冲河、沐溪河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有序推进小水电分类整改和绿色转型发展;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持水源地水质和4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100%达标。启动“无废城市”〔12〕建设,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提升建筑垃圾利用处置能力。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确保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1%以上。

    (二)做好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加快资源资产变现,推动垦造水田、拆旧复垦形成交易指标,推进龙归镇红尾坑熔剂矿上半年顺利出让,加快完成三棵松建筑石料采矿权出让项目前期工作。加强辖区涉矿工程监督管理,依法依规对工程开采矿产资源进行处置。积极做好煤矸石综合利用改革,推动煤矸石资源价值化。压实林长制责任,深入推进绿美武江生态建设,加强松材线虫、红火蚁等有害生物防治;加强森林抚育和封山育林,严格执行年度森林采伐限额,完成600亩高质量水源林建设及832亩新造林抚育;扎实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内。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推动林下经济发展。

    (三)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严格落实节能审查制度,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情况监测,适时对高耗能项目开展节能监察。加快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推动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3亿元;谋划实施江湾大东山风电项目。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继续做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水平,基本实现公共区域垃圾分类全覆盖。持续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充分利用车八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武江科普基地等平台,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宣传。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营造优良发展环境

    (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全力支持韶关高新区创建为国家级高新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家以上。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力争全年新增“专精特新”企业2家以上。深入实施“百团千才万匠”工程,推动校企、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基地,培养引进创新型人才。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二)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武江区农村宅基地管理系统,完善宅基地流转、退出、抵押方法路径。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将重大政策和项目纳入预算绩效管理闭环,提高政策和项目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提升税源精准监管和协税护税能力。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动区属低效闲置资产纳入国企运营管理,引导国企参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提升国企融资、运营能力。全面梳理重点领域资源资产底数,持续探索资源资产价值转化实现路径,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企业用地、用电、用水、用气、用能和环评、资金等要素保障行动,开辟重点项目服务“绿色通道”,确保大项目、好项目顺利落地建设。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推动各项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武江区营商服务和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建设,推进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深化“马上办”服务模式改革,推动行政许可事项即办率达87%以上。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进一步精简环节、优化流程、降低成本;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构建和完善武江公共数据资源基础库、主题库和专题库,建设我区数据中台和数据AI分析平台。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秩序和营商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整治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进一步营造亲商安商重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六、持续强化创新社会治理,推动民生事业均衡发展

    (一)聚力增进民生福祉。推动西河中心幼儿园建成开学、市九中天子岭校区完成改造,增加公办学位1650个;完成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体工程、龙归中学宿舍楼改扩建项目建设;力促育才路小学(暂名)、东岗小学高年级部、市九中本部改扩建项目启动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基本任务,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巩固“双减”工作成果,加强校外培训监管,优化校内课后服务。加快区中医院启动运营并完善管理模式;推动区儿童医院建成运营;启动惠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规划建设;加大医疗卫生人才招聘引进力度。认真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落实乙类乙管要求,加强发热门诊和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强化分级治疗,做好全人群疫苗接种工作。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投入,力争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达标率实现65%以上;加快解决区体育馆历史遗留问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提高文化体育服务水平。

    (二)全力落实兜底保障。实施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持续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解决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力争城镇新增就业3600人以上。推动全民参保计划扩面提质,成立区医保中心,加强社保、医保基金监管。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完成4个以上镇(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

    (三)全面加强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平安武江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开展全民禁毒工作。充分发挥“雪亮工程”等平台作用,大力推广应用“粤居码”平台,持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武江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建设,建立区应急物资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积极推进区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建设,全力抓好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全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巩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严格落实重大矛盾纠纷领导包案和多元化解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各类社会矛盾和信访突出问题化解。

    同时,认真做好国防动员、拥军优属、统计、史志档案、民族宗教、意识形态、红十字、外事、金融、保密等各项工作,支持工青妇、老干部、老促会、关心下一代、残疾人保障、志愿服务等工作上新台阶。

    七、更加注重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一)强化政治引领。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用对党忠诚的实际行动做好各项工作,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及区委各项工作安排,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上级决策部署在武江落地生根。

    (二)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切实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完善落实行政复议机制,高效办理行政复议案件。严格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推动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民主监督,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持续抓好法治教育宣传,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扎实开展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全省“智慧矫正中心”示范单位创建工作,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持续深化法治武江建设。

    (三)狠抓担当落实。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全面实行权责清单制度,推动各镇(街)、各部门高效履职尽责。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强化工作落实闭环管理,切实提升工作执行力。抓住短板和薄弱环节,加强督办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间表、路线图保质保量完成。进一步完善履职考核体系,用好正向激励和容错免责机制,对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等重点工作“打擂比武”。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鲜明主题,大力践行实干为要的一线工作法,推动全区政府系统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四)加强廉政建设。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着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加强对土地房屋征收、工程招投标、国有资产处置、政府采购、资源要素配置等重点领域监管,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精打细算过政府的“紧日子”“苦日子”,实干笃行谋百姓的“好日子”。依法强化审计和统计监督,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岭南处处是春天,武江时时无闲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同心同德、苦干实干,奋力推动武江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努力建设韶关“双化双融”先行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率先突破区!


名 词 解 释


    1.“六新”目标: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经济跨越发展、创新活力迸发、城乡融合发展、人民生活幸福、治理规范高效的新韶关。

    2.“六化”举措:以非凡之举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资源资产价值化、改革攻坚系统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双化双融”: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产城融合、城乡融合。

    4.“五小”项目:指小公园、小广场、小运动场、小停车场、小菜市场等建设项目。

    5.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擂比武”:武江区通过专班联动、资金撬动、擂台评比的方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的创新做法。

    6.“四小园”小生态板块:指利用村头巷尾、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以及“三清三拆三整治”后的空闲土地,见缝插绿,种植蔬菜、瓜果、花草、树木等,而形成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

    7.食品安全“两个责任”: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8.“三大战略”“六大行动”“三大提升”:指笃定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县域富市“三大战略”,开展绿美韶关、产业攻坚、科教人才、营商环境优化、要素保障、资源盘活“六大行动”,推动基础设施水平、基层治理水平、民生事业水平“三大提升”。

    9.工业地块“带方案出让”:指工业和仓储物流用地在土地出让前,做好规划设计方案,并将其植入招拍挂网上交易方案中,作为土地出让条件的一部分。企业竞得土地后,可直接申请核发《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10.“双变”:厂区变园区 产区变城区。

    11.“三权促三变”:通过对农村各类产权进行确权、赋权、易权,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12.“无废城市”: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